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之大漢崛起> 第267章高產作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7章高產作物 (1 / 2)

此刻益州正在休養生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然後劉禪卻是遇到了難題。

去年冬天,他獲得了大量的積分,向系統兌換了這個時代所沒有的作物種子,以期能夠提供蜀漢的糧食產量。

想要提高糧食產量,劉禪兌換的自然是高產作物,紅薯以及玉米這兩種。

因為玉米紅薯,對於時候要求不高,且優質種子,全國範圍都適合耕種。

自古以來,中華以秦嶺淮河劃分南北,種植作物,一般是南稻,北麥。

不過如今三國時期還相對落後,南方主要種植水稻,又輔以桑,麻,豆類等種植。

古代社會,男耕女織,男人負責耕種,而女人負責紡織,因此家家戶戶種植桑,麻。

桑葉可以用來養蠶吐絲,製造絲綢,桑果也可食用。而麻,其籽可以食用,比如榨油,炒食,其莖皮也可以製造麻繩,麻衣。

而北方,則是以種植麥,稷為主,也有豆,桑,麻等種植。

五穀雜糧品類豐富,但不管種植的是什麼,都有一大缺憾。

產量都不高!

比如水稻,小麥等主要作物,用良田種植,小畝產也不過在20公斤左右。(秦漢分大小畝,大畝460平方左右,小畝190左右,按小畝算只有後世一畝地三分之一不到)

然而玉米以及紅薯就不一樣了,後世經過改良的優質玉米種,一畝地產量,按照脫粒,曬乾後來計算,可以達到畝產八百公斤。

換算成大漢小畝的面積,一畝地也有260公斤,高出稻麥十幾倍。

而紅薯的產量,就更加了不得了,其畝產最少也有兩千公斤以上,若是土地肥沃,肥力充足,其產量甚至可以達到萬斤以上。

這個時代,沒有後世那麼多的化肥,產量雖然達不到後世機械化種植,但毋庸置疑的是,其產量肯定會比現在水稻畝產二十公斤要多。

而且玉米紅薯的食用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比如紅薯,可以直接煮著吃,也可以烤著吃,也可以切塊用來煮粥,還可以剁碎,打漿用來製作澱粉(紅薯搗碎,放水裡過濾殘渣,水沉底之後的沉澱物曬乾就是澱粉),其澱粉可以用來製作餈粑。

玉米嫩的時候也可以煮著吃,老了之後可以研磨成粉做成玉米餅。

而且這兩樣作物,玉米杆,紅薯藤都有作用,可以用做草料,餵馬,喂牲畜都是好東西。

除此之外,他們不像水稻,小麥那樣對於水源有著嚴苛的要求,水稻要是沒有了水源,基本上代表著顆粒無收,小麥冬天沒有下雪,來年也會欠收。

玉米,紅薯,基本上不需要人為引水灌溉,風調雨順之地,依靠下雨就可以解決水源問題,玉米除草,紅薯翻藤,最多輔助一些草木灰,人畜糞進行施肥,產量便會不錯。

如今已是三月,到了五月份,紅薯玉米都要進行播種。

時間臨促,劉禪兌換的種子也不多,劉備休養生息的時間最多也只有三五年時間,紅薯,玉米想要在蜀漢進行大規模種植,這種子遠遠不夠,起碼得需要兩年的種植,積累種子,才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種植。

因此劉禪,必須要在今年五月份播種期至,將這種子給拿出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