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說罷,便抽出桌案上的一本書籍開始考核劉禪。
這些書籍,劉禪早已經銘記在心,劉備隨便抽出一本,挑選段落讓劉禪背誦,劉禪也是倒背如流,其中經義的解讀,也是有理有據,有些更是新穎獨到,讓劉備也不禁感嘆。
一連抽考了十數本書籍,劉禪都是對答如流,沒有一絲一毫的錯誤。
將最後一本書籍放下,劉備滿意無比,說道:“好啊,當真是都學了,連兵法也是對答如流,不錯,不錯!”
劉禪鬆了口氣,拱手問道:“那孩兒是不是可以跟隨父親學習理政了?”
“還不夠,還有最後一道考驗,你跟我來!”劉備搖了搖頭,帶著劉禪走出大殿。
穿過幾條長廊,劉備卻是將劉禪給帶到了自己的書房。
門口的下人拱手說道:“主公,幾位先生已經在殿外等候許久了,是否讓他們進來?”
劉備點了點頭:“傳他們進來吧!”
說罷,劉備拉著劉禪進入房中,讓劉禪在自己身邊坐下。
不過一會,便有數人來到書房。
眾人拱手道:“我等見過主公,見過公子!”
“諸位不必多禮,請坐吧!”劉備點了點頭,抬手讓眾人入坐。
而劉禪則是起身行了一禮,這才重新坐下。
來人一共有九人。
荊州這邊有諸葛亮,孫乾,簡雍。
益州這邊有六人,法正,張松,黃權,李嚴,董和,劉巴。
不過從根源上來講,這些人之中真正屬於益州本地的,只有張松和黃權兩人。
法正乃是關中人,而李嚴,董和,劉巴都是荊州人,他們是在天下混亂之時前往益州的,並非益州本土人士,屬於東州派。
劉備未入川之前,益州便有很多流民湧入益州,比如關中,南陽,這二地與益州接壤,天下大亂之時,百姓為了避禍逃入益州,劉璋父子,便在這些百姓之中挑選精壯,組成了東州兵,其中有才學之士也在益州做了官,這些人便是東州派。
如今益州便分為這三大派系,荊襄派,東州派,益州派。
荊州派是以劉備為首,為益州的領導者,統治者。
益州派是張松,黃權這些益州本土人為主。
東州派則是以法正,李嚴,董和等人為主。
劉備見眾人入坐,對著眾人說道:“將諸位召集而來,乃是有大事相商!”
眾人拱手道:“請主公明示!”
劉備沉吟道:“如今我執掌益州,需要規劃大政方略,自古以來,治理國家,離不開法度二字,諸位以為,我是在益州施以德政,法度寬鬆,還是重新制定律法,施以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