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聞言拱手而出,說道:“主公一向以仁義稱於世,乃是世間罕見的仁義之君,劉璋闇弱,只知享樂,益州百姓,無不思明主,念仁君,如今主公治理益州,當施以德政,安撫百姓啊。”
“孝直此言差矣!”法正話音未落,便見有一人站出來反對。
眾人視之,乃董和也。
法正拱了拱手,看著董和說道:“幼宰有何高見?”
董和拱手說道:“劉璋雖非明主,但執掌益州時期,只是享樂不作為,其法度並不嚴苛,甚至可以說是寬鬆至極。劉璋貪圖享樂不作為,上行下效,各地官吏,也紛紛如此。
各地官吏,士族豪強,奢侈之風盛行,豪強地主兼併土地,欺壓百姓之事,屢見不鮮。這些年我歷任牛裨長、江原縣長及成都縣令。我蜀地物產豐富,這些地方風氣盛行奢侈,經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飲食玉液瓊漿,到婚娶喪葬時,幾乎傾盡家財來鋪張辦理。
百姓沒有律法約束,官員不作為不理政,因此雞鳴狗盜者不知凡幾,縣衙之中積累的案件,甚至可以追溯到劉焉時期。
這種情況下,百姓雖然困苦,但卻不是因為法度嚴苛導致,相反,卻是因為法度太過寬鬆所引起來的。
在下治理地方之時,體察明情,故以嚴苛的法度來治理地方,以自身的行為節儉來為眾人做出表率,粗衣素食,處處以符合禮制為行為準則,這些地方奢侈風氣於是大為改變,地方豪強也因此不敢冒犯。
縣裡的豪強因為我執法嚴厲,便鼓動劉璋將我調任,地方百姓前來相送者有成千上萬,我也因此被留任下來。
主公,這是和自身經歷,所以和以為,主公如今治理益州,法度不可寬鬆,相反,還需制定嚴苛的律法來約束百姓,更應舉賢用能,挑選循吏,罷黜貪官惡吏,如此益州吏政才會清明,益州才能強盛,百姓才會真正的感念主公之德啊。”
聽了董和的一番話,劉禪心中暗道:“這法正強於謀略,在政治才能上,卻是差董和多矣啊!”
劉備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向眾人道:“諸位以為如何?”
“在下支援法度寬鬆!”
“在下支援制定律法,以嚴法治蜀!”
“在下附議!”
“在下附議!”
“……”
一時間,除了諸葛亮並未說話,以及張松支援法正之外,其餘人等,紛紛支援以嚴法治蜀。
法正性格睚眥必報,見眾人之中唯有張松支援自己,臉色不由得有些臊紅。
劉備見僅有張松一人支援法正,看向張松說道:“子喬又有何高見呢?”
張松拱手說道:“主公,其實在下心中,也是想支援以嚴法治理益州,只是眼下的形式,不允許啊。所以在下只能支援孝直了。”
劉備忙說道:“請君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