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弦信心滿滿,這個題目他押中,一字不差。
唯一不同是他是分作兩個部分,一個是安撫民眾,一個是振興城市。現在只需要將對策綜合起來寫出即可。
他的自信,連侍女也看的一愣。
夏弦提筆寫道:“災乃天時,非也,或因砍伐太甚……。”
他打算弄個大的,將題目升華,從水土流失入手解釋災難頻發的由來。再從此入手講述如何治理環境,從根源解決洪災頻繁。最後由大進小,論述應對民眾情緒,如何安撫。
至於振興乾龍城,他打算單獨列出,作單獨文章出現。從商業角度論述,如何將航運便利的乾隆城打造為南國第一商業都市。
放著大好的資源不用,很可惜。前世有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乾龍三江交彙,水上運輸比起陸地運輸更方便,貨運量更大。
只要制定好政策,就能將此優勢發揮出來,吸引各方商人,到時候,也許會打造出一座不夜之城。
此時,李堂言身前的孔聖塑像忽然一震,嘴唇動動,李太守沒看出來他說了什麼,接著孔聖臉頰扭曲,彷彿有什麼思想上的沖撞,不能自拔。
夏弦身邊的侍女也發出一聲“咦。”,聲音是男聲,和初入考場時候那驚雷鴻聲相同。
遙遙南都,皇宮內有一間大屋子,屋子裡當今聖上安坐,垂簾下,看不見他面容。在他身邊,是一位同樣看不清的老者。
“丞相為何輕咦?可是有什麼事?”
“回皇上,乾龍地界今年了不得,有幾個小家夥將來或許可以為一部之長。”
丞相,不就是身具神秘色彩的謝行舟。
皇上來了興致,問道:“可否一觀?”
謝行舟輕點他眼睛,眼前一黑,出現的是一個陌生少年,四面看看,不是考房又是哪裡?耳邊謝儒道:“就是這位書生。”
他們二人借用的是夏弦身旁侍女眼睛,可看到夏弦的一舉一動。
皇上慢慢讀道:“災乃天時,非也,或因為砍伐太甚。”
他不明白和大災應對有何聯系,問道:“丞相,這位學生應該是寫偏題了。”
“繼續看下去即可,就是這位考生,引發孔聖思想沖突。”
“樹木根固,吸收水分,可阻水土流失,何謂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