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的氣氛幾乎將天花板掀翻了過去。
不同膚色的人們,操著不同的語言,留下了同樣激動、感動的淚水。
望著那繼續跳動著、並最終止步在【270.7s】的二號計時器,陸舟的喉結輕輕動了動,繃緊的臉上終於舒緩了一抹輕鬆的笑容。
1號計時器定格在了207.1s的位置。
也就是說,最先到達接收器的光子,一共走過了6500萬公里的路程。
相對於兩座Z粒子鍾之間8500萬公里左右的直線距離而言,這枚光子至少“節省”了兩千萬公里的路程!
在光速不變原理的前提下,這枚光子提前到達“終點”的解釋,便只剩下了一種……
而緊接著隨後到達“終點”的同源光子對照組,以及2號計時器上定格在270.7s的讀秒,也再次證明了他的結論。
而且是用足足63.6s的時差去證明!
此時此刻,所有的疑慮和爭論都在一瞬間塵埃落定了。
震盪的Z粒子在所有人的見證之下,擾動了地球和火星之間那道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引力紐帶,並由此改變了時空的曲率,將褶皺的時空拉直,開啟了一條超越三維空間本身的超空間航道。
或許這不是最佳的航道。
甚至於它脆弱的就像孩童吹向太陽的肥皂泡泡,崎嶇的就像用碎石鋪成的山間小路。
在某個看不見的地方,這個宇宙中一定還存在著更好的方法,能夠創造更穩定、更“筆直”的超空間航道,能夠讓那枚光子在更短的時間——甚至不足一秒的時間抵達遙遠的火星,甚至是太陽系之外、銀河的邊疆。
然而,它的存在依舊是如此的耀眼。
就彷彿一首浩瀚而悠長的史詩,由詩人詠唱的第一個音符。
也許在那無數個音符編織的故事中,將有無數的英雄偉人粉墨登場,然而即便是如此,即使是將他們的偉業全部加在一起,也無法媲美那最初一瞬間綻放的光芒。
也許現在談這些還太過遙遠。
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那便是站在這間指揮中心內的陸舟,再一次證明了他和他的理論——
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