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應公眾對虛擬現實技術的期待,星空科技的產品釋出會如期召開,不只是在釋出會上公佈了關於“幻影”虛擬現實系統的技術細節,更是將五臺頭戴式神經接入頭盔和特製的人體工程學椅帶到了釋出會的現場。
幾乎是剛剛開始,人頭攢動的產品釋出會現場,氣氛便達到了頂峰。
現場尖叫聲連連,驚呼不可思議的聲音此起彼伏。
人們爭相體驗著這種沉浸在第二世界中的感覺,即便留給每個人的只有三分鐘的時間。
在它的面前,無論是美醜還是高矮,無論是年輕還是衰老……甚至就連性別,都是可以重新定義的。
現場體驗環節結束之後,穿著一身成熟穩重而不失靚麗的西裝,星空科技的CEO陳玉珊女士走到了臺上。
面對著狂熱的記者們和他們手中的鏡頭,她的臉上帶著如沐春風的笑容,在向全世界展現星空科技企業形象的同時,用了大概五分鐘的時間,對這套名為“幻影”的虛擬現實系統進行了言簡意賅地講解。
緊接著,便是整場產品釋出會的gao潮——即,所有人都在期待著的提問環節。
相對於從來不給記者們好臉色的陸舟而言,在應對採訪這件事情上,陳玉珊無疑要得心應手的多,不管是多麼刁鑽的問題,都能回答的滴水不漏。
國內記者關注的重點大多在監管和相關政策方面,至於國外的記者則更多的是關心這玩意兒的安全性,以及多久才能買到。
“您好,我是讀賣新聞記者,請問對大腦施加神經微電流的技術,是否會對大腦造成損傷?”
陳玉珊:“我們的技術絕對安全,只有在透過當事國有關部門的專業化檢測之後,才會投放當地市場,這個還請放心,我們不可能將未經過驗證的技術直接用在使用者身上。”
“您好我是華爾街日報記者,幻影系統的出現是否意味著星空科技即將在戰略上做出改變,從專利管理的領域進入到生產領域。”
陳玉珊:“暫時沒有這個計劃。目前我們打算採取的策略是專利授權,合作生產。簡而言之,我們會考慮尋找資格合適的企業代替我們生產包含有神經調變解調器的頭盔,這其中的技術本身並沒有什麼困難的,讓更多優秀的企業參與到這個生態中,也是我們高層討論之後一致達成的共識。”
“而與此相對的,我們會將業務的重心放在‘幻影’系統的維護上,以及為‘幻影’系統的使用者提供雲端計算支援。”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也就是說,距離消費者能買到這套裝置,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陳玉珊:“則取決於當事國對該技術的態度,以及技術安全性檢驗的時間。當然,華國這邊的話,最晚年底應該會上線第一批產品。”
聽到年底華國的消費者就能買到,現場很快傳開了騷動的聲音。不少其他國家的記者,臉上明顯露出了羨慕的表情。剛剛體驗過這種感覺的他們很清楚,這種技術普及開來之後,對一個社會的作用會多麼的巨大。
除了遊戲和影視之外,能夠用到它的地方實在是太廣泛了……
一個問題結束。
緊接著,又一支話筒懟了上來。
“您好我是BBC記者,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陸教授的?”
這是個很奇怪的問題,和虛擬現實技術完全沒有關係,以至於陳玉珊在聽到之後,有些意外地愣了下,思索了一會兒才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