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仙封地危機解除,來牧府尋我,自是奉上。”道牧失落且複雜,自以為能看穿他人,可操控一切,原來天外有天,人外真的有人。
“本尊福薄,消受不起,你請便吧。”話落人已淡,一息不到,唐德的殘影徹底消失在明媚的陽光下。
“他在你身上,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你也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內心,真實的模樣。”滅心牧劍忽言,這一次卻沒惹來道牧一陣仍潮熱諷。
道牧知道滅心牧劍話中有話,心的確有所悟。
遵循本性、本心,順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無,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
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透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
而德,是道的具體例項,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透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
所以,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瞭解道的理念。
這就是德與道的關係。
難免在唐德解開自己的面具以後,道牧與唐德產生某種奇妙的共鳴。
可是道牧心中還有不明白,於是不禁又問道,“唐德表現出兩種模樣,老怪你道是甚模樣?”
滅心牧劍卻如同死了一般,不再理會道牧。彷彿他方才一句話都沒有說,是道牧自己產生了幻聽。
道牧呆坐一刻鐘,起身欲離去,不經意瞥見狐女圖,狐女似乎在對自己嫣然一笑。仔細在看,狐女圖又恢復如常。
“恁地,自己不僅產生幻聽,還產生幻覺?”想到這,道牧大步跨向狐女圖,抬起右手,從虛空抓出三根筷子大小的紫香。
三道功德點燃紫香,雙手捧香,呢喃祈禱,“狐仙再上,莫窺小道姿色。小道雖俊,但是良人……”彎腰祭拜三次,將香火插在香爐,雙手合十,“小道以三道功德獻上,望狐大仙另尋他人。”
見狐女圖絲毫沒有變化,道牧也不心疼三道功德,果斷喚一聲“阿萌”,轉身就朝門外走去。雙手拉著門把,對著狐女圖道一聲“告辭”,輕輕關上門,大步離去。
“呋呼!”一聲氣湧,廂房紅紫火光,乍現一息。
咯吱,房門自行開啟,狐女圖下方的桌案上,三根香火已經燒盡,唯剩六根光棍插在香爐。細看狐女圖上的狐女,兩頰比之前多了幾分紅,眼神似有些許嗔怒。
道牧方才下樓,庭院裡漫步。“小道子?”渾厚而又蒼桑的聲音傳來,道牧循聲望去,只見一光著膀子的精瘦老人,滿身大汗,正在對他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