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其它小說>山鄉新兒女> 第四十八章 張總考察,梁山歡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八章 張總考察,梁山歡迎 (1 / 3)

深圳和香港近在咫尺,但是張倩卻極少回家,這倒不是因為她和父母兄弟的感情不好,而是害怕看見她的前夫和現在妻子的親密形象。她的前夫王康是香港著名企業家,又喜歡參加社會公益慈善活動,所以經常會在電視裡報紙上露面。他的身旁跟隨的以前自然是她,如今他們離了婚,也就換成了王康現在的妻子趙潔,王康的原秘書。張倩看了,回憶起離婚前的往事,難免傷感,所以,她即使工作需要和父母呼喚迫不得已回家,也極少看香港的電視和報紙,唯怕勾起舊日的傷痛來。

最近張倩終於作出決定要回家一次,因為李從家鄉回來送給她的大梁山的那些土特產,看看快放置一年了,除了炒熟的榛子、山核桃她平時當作零食吃了,其餘的還好好地放在櫃子裡。她也常常想要送一些禮物給父母親,以表達孝心,只是不願回那個傷心之地。另外,李還經常向她提起他家鄉的領導熱情邀請她到大梁山考察,觀光旅遊,希望張氏集團投資大梁山的旅遊開發事業,最近李又提了幾次,似乎有些著急了;這事她做不了主,務必請示她的父親張董事長裁決。這兩件事雖然並不那麼當緊,卻也經常在她的腦海裡縈繞,使她終於作出回家的決定。

這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張倩對李說:“你明天來上班,把那隻小松鼠帶來我看看。”李很高興,說:“張總,你不知道,現在這隻小松鼠已經被我訓練成熟了,可好玩了!一點不怕人了,你把手往籠子上一放,它以為餵它食呢,就會跑過來吻你的手;高興的時候,還會兩隻後腿直立,兩隻前爪抱在一起向你作揖。”張倩聽說也喜歡起來,說:“是嗎?你上次提過來給我看時還不會作揖呢。你明天提來,我好好逗它玩玩。最好再換個松鼠籠子,那個藤編的已經陳舊了,顏色不夠鮮亮。”

第二天李果然把松鼠提來了,還專門到竹編市場買了一個圓型竹框金屬絲的籠子;籠子分作兩層,上層供松鼠活動,下層盛它的糞便。張倩忙圍過來看。經過李這麼長時間的精心餵養,調理,松鼠好看多了,毛色柔順發亮,油光水滑;看見人很友善,不再驚恐暴跳了;兩隻眼睛總是睜得圓圓的,顯得很精神。李遞給張倩兩顆栗子,說:“你先喂喂它,聯絡聯絡感情,它就和你就熟悉了。”張倩拿了栗子伸進籠子裡,松鼠果然來吃;趁著松鼠吃食,她把手伸進籠子在它身上輕輕地撫摸著,它竟一動不動。松鼠吃了栗子,在李的引導下,它又表演了作揖、搖尾巴的動作,逗得張倩不停地笑。

張倩玩了一會松鼠,洗了手,回到座位上,對李說:“下午,我要回香港一趟,看看父母親,順便把你送我的東西送一些給他們,也讓他們喜歡喜歡。”李聽說張總要回香港,立即想起宋鄉長、王書記要他為大梁山的旅遊開發招商引資的事,打算再次提醒提醒她;可是他剛要說話,張倩就攔住了他,說:“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不就是要我們公司投資大梁山旅遊開發的事嗎?我沒忘記。說實話,這次回去,主要還就為著這事。”

李一聽高興了,心想:真應了宋鄉長的那句話,鐵杵磨成針,工到自然成。張總終於肯重視大梁山的旅遊開發了,她親自去談這事,看來投資有望。他立即站起來說:“張總,謝謝你!”說著向張倩鞠了一躬。張倩笑了,說:“就這麼謝我?”李連忙說:“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工作;下次回家,再多帶些土特產送你。”張倩搖搖頭:“土特產就不要再帶了。你只要好好工作,做到令行禁止,我就滿意了。”“是,我一定做到!”李答應道。

下午,張倩果然帶上李送她的部分土特產回了香港。父母親很少看見女兒回來,難免相思之苦;猛然看見,十分歡喜。張倩把帶來的土特產送給父母親:她把老虎皮送給父親,說:“這是一張冬天的老虎皮,皮毛厚實細密,熟出來做成褥子鋪,據說可以治療關節炎。”她又把兩張白狐狸皮送給母親,說:“這兩張白狐狸皮,毛色純正結白,一根雜毛也沒有。你請人熟出來做兩條圍脖,咱孃兒倆一人一條。”又拿出那棵大靈芝說:“這棵大靈芝最難得,就送給二老滋補身體,延年益壽。”

父母親看了很是驚訝,說:“這些都是上好的山貨,你在哪裡買到的這些東西?”張倩說:“您猜?”母親看著幾件東西,猜想道:“香港市面上沒見有賣的。深圳屬內地,大約有賣的?”父親否認,說:“不可能。這些都是原貨,沒有加工過,深圳市場也不會有賣的。我猜想,一定是從小道進來的。”張倩稱讚說:“還是爸見多識廣,一猜就準!”她解釋說:“我的特助李是河北大梁山人。我聽你們說,咱們老家原是北平,解放前屬河北省,我就認了他作老鄉。去年,李有事要回家,為了節省時間,我就把我的汽車借他開回去,回來他就帶了些大梁山的土特產送我。除了這些,還有一袋榛子,一袋山核桃,都是精挑細揀後炒熟了的,又酥又香,被我當作零食吃了。還送我一隻小松鼠,又會作揖又會搖尾巴,可愛極了,我留下自己玩了。”

父親拿起皮子和靈芝認真看著,高興地說:“這些可都是道道地地的好山貨,市面上絕對買不著這麼真實的。他是大梁山人,你認老鄉也不離譜。論祖籍,咱們老家也不是北平,還真是梁山市;從我的祖父到北平經商,才遷居北平的。”

“照你這麼說,我這個老鄉還真的沒有認錯?”

“沒有認錯。咱們都是炎黃子孫,雖然遷居香港經商,老根還是在內地,至今北京還有咱們幾家近親呢。再說,你在深圳做事,他又是你的特助,認了老鄉,他給你辦事就會盡心盡力,不會欺騙你。”

“他給我辦事倒是盡心盡力的,從來沒有欺騙過我,就是老給我找麻煩。”

“他敢給你找麻煩?”父親覺得驚奇,追問道:“找什麼麻煩?他喜歡多事、惹事?”

“其實,也算不上多事、惹事。事情是這樣的:近幾年,大梁山在搞旅遊開發,缺少資金;他們地方的領導聽李說認了我這麼個有錢的老鄉,就叫李帶信給我,邀請我前去大梁山參觀旅遊,看好了就投資入股。我哪裡做得這個主?所以就回來請示您的示下。”

父親聽了無奈地笑了笑說:“看來這小夥子挺有心計的,送了這麼點山貨,就想要我們投資入股,給他辦事?”

“不,不,你別誤會,這是兩回事:送山貨是李感謝我借車給他;希望我們投資入股,是他們地方領導的意見。”

“說到底還是一回事,你敢說,李不想叫我們投資入股?”

“這是當然,他也是為著他們家鄉著想。”

“所以,不是李給你找麻煩,而是你給我找麻煩了:你如果不認這個老鄉,他們的事,我們可以不管;如今你既然認了這個老鄉,而且他家鄉的領導也知道了,我們就不能不管了;否則,家鄉人就要罵我們為富不仁了;這可是咱們居外生意人的大忌!”

“這一層,我倒沒有想到。那你打算怎麼辦?”

張董事長認真想了想說:“這麼辦:他們不是邀請你到大梁山參觀旅遊嗎?答應他們,你親自前去考察考察。如果他們的風景區建設不成規模,不上檔次,咱們就捐獻一些錢給他們,算我們對家鄉表示一點心意;如果已經形成規模,前景看好,咱們就投資入股,將來咱們在內地的旅遊業也插一隻足。”

張倩聽了自然高興,說:“原來你是這麼想的。說不定這是個在內地發展的機遇。沿海的外資企業太多,很多人都在向內地發展。你說吧,捐獻大約多少?投資入股,大約多少?你給我個框框,到時好辦事。”

張董仔細斟酌了一回說:“捐獻,在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不過表達一下我們的心意。投資入股就要多一些,第一次也不可太多,在五百萬到一千萬之間。這只是個大概框框。我相信你的眼光,具體數目,你酌情而定。”

張倩在家裡陪伴父母親度過了一天,第三天就回到深圳電子公司上班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