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出孩提口,論誰聽了不感傷,禪勳眼角含淚道“你我雖是師徒,卻無需守那諸多禮節,在健康時,以兄妹論稱,今後天涯漂泊,也當是兄妹,禍福與共。”
“弟子謹遵教誨。”
“吃吧,我自有護身之能,無需擔憂。”
夢梨雨拿起肉大口吃,心中對禪勳多有情愫,少年未知,但確已生長。
師徒二人於渺無人煙處走了有五六日,至渤海之濱,見一釣者,約莫是知天命的年紀,銅冠玉簪束髮,裹粗麻墨色披風,端坐青石之上,時下已是深秋,寒風凜冽,夢梨雨行路尚需裹緊衣衫,然觀釣者滿面硃色,竟無絲毫寒相,可見此人絕非平常人家。
禪勳三五步處抱拳問道“先生,可知此去聖山需多少路程?”
“天意如此,我北海之宗門恐從此不得安寧。”
“原是同宗前輩,但不知因何事不得安寧?”
“劍衛一脈,主教離山已有三百餘年,眼下正值多事之秋,今時回門,必不是降幅。”
禪勳眉頭緊鎖,按劍而忌,問曰“敢問尊長法號?”
那人嘆氣,收起釣竿答道“老朽號風傲,與你同宗異脈,為北海練世之人,早年與忘憂有緣,算起來是你的師叔輩。”
將信將疑的信了,行跪拜禮道“弟子禪勳拜見師叔(弟子夢梨雨拜見師叔祖),既不能歸宗,當何去何從還請師叔指點迷津。”
“日前算到有異人來此,特來等候,不曾想是故人來,罷了罷了,禍福且先不論,這便引你二人回門見了宗門掌教師兄,聽他作何安排。”
無論結果如何,但至少是個歸處,禪勳心中歡喜,三扣九首大道“弟子拜謝師叔。”
“我已是方外之人,無需這諸多禮節。”
風傲收起魚竿,夢梨雨跪行上前,只聽得他緩緩道“此物乃商周數百名匠取上古青銅打製,能打妖魔鬼怪,能釣三界萬靈,遇有緣人輕如鴻毛,稱心如意,若是契機不對,則重如泰山,有害無利。
聽他說得如此玄乎,禪勳不禁湊過去仔細驗看,確見魚竿之上滿布銅綠掉線烏黑如墨,想來也絕非尋常之物,再看魚筐,心中更是震驚,筐中無水,魚兒竟能暢遊!
此等異事,一路上雖多有耳聞,然親眼所見,仍舊難掩驚奇,問風傲道“這魚筐有何來歷,似非人間之物。”
風傲神色得意,舉起魚筐炫耀“相傳,天地初開之時有一仙者,乃盤古大神靈識所化,有統御三界,領導萬靈只能,為女媧、伏羲之長,天帝之師,人應天道而生,大地之上育有三奇,炎帝、黃帝、蚩尤,彼此征戰不休、兵戈不止,終致使魔界入侵,三界動盪,仙者不忍盤古大神創造的世界就此毀滅,乃以金身封住魔界入口,阻斷魔兵通往三界;人魔之戰止戈千年,仙者靈識化作一株藤蔓,恰逢有練世者途經,受仙者之託,割其一脈編筐,此筐可裝天下妖魔,渡天下靈長,百餘年前,機緣顧我,得此釣竿魚筐,雖未位立仙班,卻可如仙家之門,與人解難,受食香火。”
禪勳若有所思,問道“如此說來,凡靈善入筐,均可尋得一個好歸宿,凡惡者入筐,定是萬劫不復。”
風傲捋捋鬍鬚,哈哈笑道“非也,非也,此事還有後續,魔界有一巫,生在洪荒之前,善使幻術,曾隨魔兵徵人界,然因迷戀紅塵美景,決意罷兵止戈,遨遊三界,紅塵中邂逅一農家女,然因人魔有別,中未能結果,此女在臨終前向他要了一個美夢,在夢中兩人白頭偕老;後巫師得此物,灌注畢生所學於其中,因此魚兒還以為自己在水中,歡快得很。”
“如此,此物是正是邪?”
風傲將魚筐遞與禪勳道“你仔細看看。”
禪勳翻來覆去看了無數次,始終不得其中奧秘,不明風傲用意所指,放下魚筐抱拳道“弟子愚昧,請師叔明示。”
自筐中取出一黃金鯉放生,又將魚筐置於水邊,鯉魚在水中暢遊半刻,圍著魚筐轉了數圈,竟自己跳入筐中,風傲將魚筐收回說道“祖道重滅戴邈一門,救晉國數十萬百姓,是善是惡?趙軍所至,民不聊生,石虎殘暴,以人為食,唯獨對你師徒有惻隱之心,是善是惡?魚已得自由,卻甘願再度入筐,是善是惡?功過得失本無尺度,人言其對,便是對了,人言其錯,便是錯了,莫看今時人論,但聽後人評說。”
“弟子受教,謝師叔點撥。”
“聖山之上多有經論,即來,兵戈之外多養心性,心性通明,路自能通明。”
“是,弟子謹記。”
風傲語罷,自領路前去,路途中為二人講聖山之精奇,北海之壯觀。
荒野處行足六日,遇一山亭,曰:十方亭,題有一聯,上書“四海昇平時,吾自歸仙路;”下對“塞外狼煙起,捨身救黎民;”橫出“神人共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