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頭還活著!
看來是渡過了四百九十載大劫!
“蒲翁素來不喜喧鬧,今日前來必有指點。”
“吾夜觀天象,見太微逼近中宮,朱雀泛紅,測應是南國之亂,又見四象移位,西有群星閃爍,正邪存亡、九州興衰值此危要時刻,正是執劍之時,君自珍重行事。”
聽得蒲翁只言,師徒未能明白其中所指,將蒲翁請入藏經閣“蒲翁之能,何以屈身劍冢?”
“贖紅塵罪過,解在世心結,劍冢甚靜,正好。”
眼前的這個老頭,身上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禪勳不知道,北海一門中知之者甚少。
看穿禪勳所想,蒲翁自懷中取出畫卷“畫中人乃‘故友’,紅塵中多有糾葛,若有緣見了,代問安好,言我已去,此生,他輸我在戰場,贏在小家,紅塵中,莫論神仙妖魔鬼怪人,皆無對錯。”
師徒二人拱手作揖“敢問蒲翁,劍衛一脈,可有能調之人?”
指了指書架“在編者名冊,你看了便知。”
拿來名冊,見扉頁上寫“陰兵五千,邪亡者召”,其餘皆為空白。
遞與蒲翁看,他搖頭“老朽亦不知曉,然天下多有奇能者,必能解。”
將名冊歸還,懷中取出兩錦盒交予師徒二人“盒中只是破簡,望能解凡塵憂心,謀天下幸事。”
語畢,蒲翁已不知去向。
矗立多時,那句‘陰兵五千,邪亡者召’在口中反反覆覆,終不得解。
見月光如堂來,便尋了出去,庭中舞劍,拳腳之間多有殺機,夢梨雨端來茶水“還在為今日之事煩惱?”
收了長劍,整理衣衫接過茶水“既能入聖山,來者必不善,另蒲翁所指,絕非虛言,你我師徒,進退兩難吶!。”
立在師父身後,輕聲道“弟子不知何為大義,但願跟隨師父,永不辜負。”
師徒皆沉默,直至雞鳴三遍,卯時已至,舉頭已不見日月星辰,禪勳嘆息“今日離山,即刻動身向掌教辭行。”
至十方亭中,二人稍作休息“出此門,便不在聖山之中,你需記住‘劍,君子用器,屠戮者邪,保者黎民,天下為公。”
點頭答應,又問道“此番下山,能否在江湖中闖出名堂”?
“江湖,能者尊之,能而仁者人尊之。”
“何為仁者?”
“非志在天下、心繫黎民者不可?先賢多有楷模之輩,慢慢聽人說去。”
似懂非懂,片刻道“豈不就如師父這般!”
“非也,非也。”
說話間已至亭外,出聖山去,夢梨雨一路疾步方能跟上,氣喘吁吁,顧不上許多疑問,只得悻悻作罷。
一路南下,沿途多見流亡百姓,或拖家帶口,或披麻戴孝,問一婦人才知,原是晉國叛亂,已陷健康,唯恐戰火延及,臨近百姓紛紛出逃。
途中聽聞陶侃為勤王討伐軍主帥,現已在尋陽屯兵,遂去投在帳下。
見二人武功不凡,有江湖之便,遂命為特使,入健康伺機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