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南梁舊事> 第七十七章 靖難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七章 靖難1 (2 / 2)

籠華看他急了,一愣,轉而柔聲說:“時機還不到,而且,我擔心你的身體……過於勞累思慮。”

蕭黯嘆道:“我這幾日焦慮不安,何曾真的安睡過。”

籠華柔聲道:“我知道,只怕你做了這個決定,以後都要不得安生了。”

蕭黯道:“如果真的平了賊,我這一身一命有什麼可惜。”

“您這一身一命,關系重大呢。”一笑後提筆道:“將軍請口述,小吏代筆。”

曲江誠園廣明堂內,蕭黯在桌案前抱頭苦惱,他的討賊令發出已有十日,卻如泥牛入海,豪無回應。堂兄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會同衡州刺史韋粲,早已集結五千人馬舟船先期發兵。兄長河東王與堂兄當陽公處都有邀兵信至,蕭黯卻苦於無一兵一卒相應,更拖累始興不能發兵。

突聽堂外來人急報,說康州刺史徐子瞻到。蕭黯大喜,起身著裝,直至曲江城外相迎。徐子瞻遠見蕭黯,命行軍立止,自己下馬,風塵僕僕闊步而來。蕭黯自與徐子瞻自鳳凰嶺分手,不過兩月未見,世事國事竟至如此。

兩人攜手至誠園廣明堂內,蕭黯命人溫酒為徐子瞻洗塵。徐子瞻卻並不落座,而於堂前行一正禮,口中道:“康州刺史徐子瞻,有負殿下所託,未能如期帶兵會軍救難,請殿下責罰。”蕭黯忙扶起,口中道:“莫說這話,我知你不易,你於我已如及時雨。”遂攜手上座聯席而座。其時,下首陪坐有劉釋之、陳文鸞二人,徐子瞻便向眾人講述經過。

在蕭黯討賊令發出前,徐子瞻已將首郡州治郡軍暗自集結完畢。此部郡軍為徐子瞻親信,可任其調遣,然而人數較少,且都為從未上過戰場的青年子弟。徐子瞻持節康州,卻非領軍刺史,無節制州軍府之權。且徐子瞻收伏康州豪強大族之事未全畢,州府軍政之權或不再己手,或多有掣肘。收到蕭黯軍令後,便於州治慶城遍邀康州幾郡豪強。軟硬兼施,幾番騰挪,連同首郡郡軍,也不過調出三千人馬、千石糧餉。這才親帥這三千兵馬,北上始興。

原已猜廣州、新州兩地或許已到,只未想自己所部竟是唯一到。劉釋之便告知徐子瞻,曲江有傳聞說賊有信使來交廣。徐子瞻問,可知這信去往何處。劉釋之答,侯賊信使去廣州,臨賀王信使去交州。徐子瞻沉思道,交州刺史曲江侯蕭勃雖與臨賀王相交,但素愛虛名,必不願失大義。至於廣州刺史元仲景,侯景必許諾以超乎尋常的高官王爵,元仲景可能已暗存反心,想必老岑等正因如此才不能響應出兵。劉釋之道,只這時日耗費不起。陳文鸞道,我可前往交州,請曲江侯與父帥出兵勤王。蕭黯不捨陳昌,只言往返需時日,不若協助顧淮整頓始興郡軍。

兩日後,高州刺史李遷仕複信,已集結三千高州軍,不日可啟程往始興。蕭黯聽聞欣喜。而後幾日裡,陳文鸞協同始興督曹,整頓始興人馬五百,再加上冗從將軍裴源所部五百。顧淮自始興府庫及大族捐贈,共集千石糧草,暫時可供給養。

恰此時,蕭黯寄給河東王兄處書信已回複,河東王蕭譽言舟船正造、糧草未濟,暫不能起兵。命蕭黯召集嶺南兵馬,打造舟船,再從東道靈渠水路北上湘州,與他彙合,共同發兵往京畿。蕭黯擎信良久,心內如焚。若他此時尚未解職督政刺史,尚可調集財力造船,或召集商船改為戰艦,自西域水路北上。可此時他以軍職召集兵馬尚且困難,何談動用財政資源。況且準備舟船不知何日,西路繞遠曲折,時不待人。蕭黯終於決定走大庾嶺,前往江州,彙當陽公蕭大心共救臺城。然而,當他將此意說與眾人,除裴源支援外,徐子瞻、劉釋之、陳文鸞均反對。原因顯而易見,他們兵力太弱。據傳建康城外已集聚二十萬勤王義師尚不能救,他們區區數千人,無疑杯水車薪,去了無大用。然而,蕭黯態度堅決,只言若藏身這嶺南,對京中諸事如聾似啞。江州豫章距京畿不過百裡,如今當陽公正訓練水師,我們可先行去觀察。待嶺南各州兵力不斷集結而至,再發兵往京城。此言也頗有道理,眾人均說他不過。

徐子瞻滿腹話語,待無人時方道:“此時,嶺南各州郡高官豪強意志不明,您為嶺南砥柱,若此時離開嶺南恐生亂。”

蕭黯道:“若京城之難可解,嶺南便是大亂,我也顧不得了。”

徐子瞻直言道:“因京城之亂荼毒的是皇親國戚,嶺南之亂荼毒的是黎民百姓?”

蕭黯怔住,良久方道:“因嶺南亂只是九州,京城亂荼毒的是天下。”

徐子瞻無言,半晌方道:“天下非僅你我二人之責,嶺南你我責無旁貸啊。”

“我從前以為不為是仁孝,而此時我才知道我若不起兵,上對不起皇祖父,下對不起黎民,才是不仁不孝。”

“只是此時,我們兵弱將寡。若能等高州、新州兵補來,尚且能過。最關鍵的是,廣州兵不到,我們錢糧不繼啊。如此能在江州盤亙幾時?能在京輔支援幾日?”

“此事我想過了,把劉釋之與陳文鸞留下接應岑盧兩人,再彙同同上豫章。”

徐子瞻無奈道:“殿下對老岑竟有如此信心,知他必快速制住元仲景?”

蕭黯笑道:“我確有信心,我可與你打賭,年底前廣州必可發兵。”說著伸出手掌。

徐子瞻無奈笑,與蕭黯擊掌約賭。又道:“劉釋之不必留,需他左右籌謀排程。如果老岑真能降服元仲景,盧奕等帶兵北上,再把李聿澤這理財高手同帶來,我們病源糧餉就都不愁了。”

離城在即,蕭黯留陳文鸞及始興太守顧淮協調後續援軍與糧草事宜,又留下五百郡軍交由他們,權做城池防護。徐子瞻曾言五百人太少,建議留一千兵力。陳文鸞因他們此去援京更為兇險,便讓他們將兵力全部帶出嶺,待後續援軍到再調撥留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