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南梁舊事> 第一百零四章 灰燼(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四章 灰燼(終) (3 / 5)

蕭黯道:“我不是救世之主。也不想做救世之主。我無德無能做救世之主。”

“那您為什麼不剃度為僧?就在此時此刻。”

蕭黯啞口無言。

劉釋之道:“不在其位,沒有其能,便無責任,世人亦無要求。天下興亡,從來不是匹夫有責,而是在位者有責。若我南朝亡,非亡於敵手,亦非兵民之罪。而是有其位,而不擔其責任者。您是郡王,是幾州主君。您的舉動影響南朝政局民生。您有能力穩定南朝,改變眾生命運。這一切,對您來說,也許很重,很苦。但是,這亂世,誰人不苦,誰人不負重。我本不相信佛法,佛法在我看來,與禮法道德同類。但此刻我相信,人世如苦海,死亡不能解脫,這一切會糾纏到下一世。只有經歷才算真的過去。”

蕭黯重新矚目劉釋之,只道:“我答應你,我若取得雍州,必返回江南。”

劉釋之堅定搖頭道:“您拿不下雍州。便是最盛時青雲王師取今日之雍州,也非一載可得。”

“此役我必往。”蕭黯固執的說。

“您離武昌之日,就是我劉釋之反叛之時。”

蕭黯終於動容了,他驚看劉釋之。劉釋之雙目帶著怒火,神情卻堅毅,此話他來前就已想好。

“我可調你去內地江州。”蕭黯說。

“您還可將我下獄,或直接殺我。那麼您在了結我之後,可繼續啟程北上。”

蕭黯終於帶了幾分氣,仍道:“你不會如此。”

“我向來重道理法制,世人便覺我是循規蹈矩之人,此一大誤。我重視法理,亦最輕視法理。法理與道德,以及佛教,本是一樣,都是強人所制定,來約束眾生,保護眾生,此也為正義大道。若有一日,法理道德都不再能護正義,不再是有為大道。我便可做強人,將法理道德視為掌中物、腳下土。晉南王,那日我們於番禺永定觀深談。我對您說,我平生所願,天下清明,百姓安居。平生憾事,父母膝前,未盡孝道。您當日說,我可當得忠義仁孝全節君子。而忠義仁孝、君子名頭,於我實如糞土。值得忠,便忠,不值得便不忠。大義可取,小義可棄。對善類仁,對非善不仁。對慈者孝,對不慈者不孝。”

蕭黯道:“大義大節之事不常有,千裡之堤卻可毀於蟻xue,你此念亦是歧途。”

劉釋之目不轉睛的看著蕭黯,道:“您若此時能留在武昌,平定江南,庇護萬民。您就是奢侈、荒淫、殘暴、弒親,都是我願衷心輔佐的主君。”

“若我是那樣的人,也就不是你願輔佐的明君了。”

“北齊皇帝高洋,殘暴瘋癲,為何北齊未崩潰,國力反強。因其殘暴只對親近與仇敵,對百姓所施確有仁政。私德若無暇當然好,可與大志大義相比,私德有失又何妨。”

蕭黯沉默,良久方疲憊道:“我過不去心裡這關。我終是一個懦弱庸常之人。我累了。”

劉釋之終再無話說,恭敬行了一個下臣禮,起身離去。

次日,劉釋之被遣送出武昌,前往江州。三日後,青雲王師取道長江,自漢水北上,攻伐竟陵。這是南朝王師三十年後,第一次以出擊者的姿態登陸北岸。

竟陵郡本是司州大郡。於太清六年,亦是承聖元年,連同西陵郡,俱被西魏大將軍楊忠佔據。如今,楊忠坐鎮雍州襄陽,派旗下大將魯熔坐鎮石城,鎮守竟陵。魯熔得到探報南朝王師舉重兵北上,便往襄陽求援報信,同時調集竟陵全部兵力,欲迎敵而上。此時,身邊謀士名叫田磐者,卻進言道:“觀南軍北上戰略路線,似非攻城掠地取竟陵郡的章法,而更像是劍指雍州襄陽。不如觀望時日,放其入內地,然後再截斷其後路。到時,與楊帥襄陽屯軍,南北合擊,南軍進退失據,必敗無疑。”魯熔便依其言。

且說,青雲王師自過江線後,接連攻下數個竟陵軍鎮,看似是難擋之勢,其實卻是未遭逢真正敵手。太清九年,四月底。王師攻克漢水西竟陵郡西部最後一軍鎮姚邱後,盧奕便對晉南王建議停兵休整。

盧奕對晉南王陳道:“姚邱為竟陵西最後一個要塞。再向西,是為雍州地域。沿漢水北上,將至雍州章口要塞,章口之北就是襄陽。而若自姚邱南下,將是竟陵郡城石城。石城雖為大城,然而較之章口,更易攻下。若取得石城,竟陵全境可得,後可圖雍州。晉南王猶豫。

此時,有信使自江南而來。信報,北齊攻打武昌,武昌失守。王師北伐後,王琳便舉兵攻打巴陵。同時,北齊以所擁立的皇帝,原貞陽侯蕭淵明名義,攻打武昌。湓城歐陽屹欲援武昌,被北齊截擊於江線,敗逃回東線。武昌失守,郢州江南之地很快被北齊蕭淵明所佔,巴陵亦危在旦夕。

盧奕聞信後,憂心道:“武昌失守,巴陵郡亦不能保,非落於王琳手,便落於北齊蕭淵明之手。我王師失此後方,援兵糧草之路將斷絕。此時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此刻班師返回,援徐州君穩固巴陵,再籌謀重奪武昌。要麼奪石城,佔據經營竟陵與西陵二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