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南梁舊事> 第一百零三章 灰燼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三章 灰燼1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太清七年,亦是承聖兩年,五月。有使者自江陵至豫章。傳皇帝蕭繹詔命,封晉南王為司空,召其前往江陵覲見。晉南王蕭黯接旨後不久,便動身北上。時江州別駕劉釋之聽到此訊息,自廬陵大臯口乘快船北上豫章,意圖阻止王駕。然待其趕到豫章,晉南王已至湓城。

豫章此時卻發生兵變,因晉南王奉召去江陵,軍心大亂,政局不穩,守將生反心。劉釋之不得不先平定兵變,只能留於豫章穩定時局,不敢再動。只派心腹武士北上廣陵,請廣陵盧奕往湓城阻止晉南王。

當時,歐陽屹為尋陽太守駐守湓城。當日歐陽屹本一意隨王師東下收複建康。因湓城是四方覬覦的要地,必須派心腹悍將守衛,於是,晉南王命歐陽屹留守。歐陽屹雖知其用意,終是不平於不能親率兵收複京畿。後晉南王鎮守建康,歐陽屹亦上書建康,勸晉南王進皇帝位。然而此後,晉南王不但逐漸退出京畿,更將諸多土地城池拱手想讓於湘東王,歐陽屹心內氣憤不已。

此次晉南王竟然奉湘東王召,解職放權,欲孑然一身向其稱臣。歐陽屹心內憤恨難平,亦百思不得其解。便在晉南王自湓城取江道,欲西去江陵之時,佯裝為晉南王擺宴踐行,趁機扣押予以軟禁。晉南王被拘於府邸,晉南王隨從武官等亦分別扣押於別院內,好酒好菜待之,只守衛森嚴。歐陽屹扣押晉南王後,盧奕與劉釋之處均遣使斡旋索要,歐陽屹都將其罵回。自己隻日日擁妾飲酒,心內也不知將要怎樣。

湘東王聽聞晉南王到湓城後被軟禁,不能前來,心中猜測是他們君臣所演的苦肉計。於是,不久,再次遣使至尋陽。任歐陽屹為湘州刺史,命其即刻遷往湘州上任。歐陽屹接此詔書時,尚在醉中,手拎聖旨大笑,對左右道:“湘東王果然捨得湘州給我?爾等信否?想當日,我在其麾下時,湘東王莫說給我湘州,只要任我為前軍,給我五千兵馬,我定為他打下建康。現在彼此恩斷義絕,莫說許我湘州,便是許我荊州,我也不敢領。”又怒斥皇使道:“湓城乃我青雲王師子弟一寸一命換來,我豈能輕易交出!”

此時,陳霸先與盧奕處也接到調令,盧奕駐守廣陵,同樣拒不讓出,但南豫州大部城池已歸湘東王部接管。陳霸先原駐守吳郡,接旨後便聽令遷往京口。隨後,杜龕接管吳郡,而後,又將東揚州大部接管過去。湘東王亦派新任江州刺史至豫章。劉釋之便擁兵據豫章,拒江州刺史於外。然而劉釋之無職無名,兵少將寡。且蕭繹稱帝後,南朝士族多歸心擁護。劉釋之內外交困,只勉力支撐。

承聖皇帝蕭繹所猜疑忌憚者,非僅晉南王與其旗下豪帥,還有身側之人。建寧侯王琳平定武陵王之亂後,聲望日隆。湘東王便任其為廣州刺史,命其前往廣州,趁晉南王喪志之時奪取嶺南。王琳離江陵前,對心腹友人道:“王琳本兵戶賤籍之子,自幼由陛下教育提攜至此位,心懷感念。未想今日竟遭陛下猜疑至此。若是天平盛世,王琳便往嶺南,終是無怨。如今天下未定,強敵在側,為什麼不任我為雍州刺史,鎮守武寧,我必禦敵於國門之外。現在我被遷往嶺南,萬一江陵有不虞,我怎還有力來救。”又嘆道:“所謂天子像荒謬之言,竟深誤我。”而後,王琳取道巴陵,自北南下,前往嶺南。

五月,王琳入番禺,基本控制嶺南。此後不久,京口陳霸先、南康歐陽瑋歸心稱臣。晉南王亦命廣陵盧奕、豫章劉釋之、湓城歐陽屹先後向江陵稱臣。除衡湘徐子瞻仍負隅頑抗外,江南基本統一。

太清八年,亦是承聖三年,九月,北齊皇帝高洋,西魏太師宇文泰同遣使江陵,與南朝皇帝蕭繹互問通好。蕭繹對北齊使者親厚,對西魏使者宇文仁恕輕慢,並讓宇文仁恕傳話給宇文泰,索要被西魏侵佔的蜀地、漢中、司州三地。與此同時,嶽陽王蕭察派左光祿大夫薛洽出使長安,與宇文泰達成協議,共同出兵征伐江陵。

早前四月,西魏太師宇文泰鴆死廢帝元欽。之前,東魏帝元寶炬崩後,太子元欽繼位。後元欽不滿縱如傀儡,聯合元氏宗室,密謀政變,被宇文泰剿滅宗室,廢殺皇帝。再扶齊王元廓為帝。此後,宇文泰大權獨攬,與皇帝無異。宇文泰早有圖天下之志,只因北齊於東境牽制,不得決心。後見北齊大舉北伐柔然,嶽陽王亦遣使遊說,已有心南下。

恰此時宇文仁恕出使江陵返回,備說梁帝如何怠慢,如何索要土地。宇文泰終下決心。先命荊州刺史長孫儉返回駐地暗自準備。當時,北司州降臣馬伯符聽說了此事,心念故國,遂不顧安危,秘派使者至江陵,通風報信。而此時,南朝江陵都城,歌舞昇平,吟詩講學,一切如故。承聖皇帝蕭繹聽聞此報,只是不信。後武寧太守宗均於北岸探知,亦來報。當時朝臣中多數不信,只道兩國剛剛通好,未有嫌隙,不至於此。亦有人深信不疑,認為西魏得寸進尺,覬覦南朝由來已久。蕭繹聽眾臣紛紜,只道,宇文泰若敢發兵前來,此為不義之師,北岸三萬大軍定使其覆沒於此。仍不十分重視。

十月,宇文泰派柱國燕公於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統兵三路,自長安南下,彙同荊州刺史長孫儉、梁王蕭察,共五萬大軍,進逼江陵。

十一月,江陵已知西魏大軍將至,人心惶惶。有臣建議蕭繹舉城遷移往建康或內地避禍。另派大將鎮守江陵,對抗北敵。蕭繹卻道,福禍天之所授,躲避徒勞無益。今我為天子,天授之與我,必可助我禦敵。遂廣發詔命往各地豪帥,命帶兵援江陵,又調兵遣將於江陵北,佈防禦敵。此戰爭之危如烏雲壓境之時,蕭繹仍如常在鳳凰殿,為眾臣講自己所著《全德志》,除眾文臣端坐外,眾武將無論內外,亦每日準時集於殿上聽講。

且說王僧辯在建康收到徵召,欲親率大軍前往。而使者傳蕭繹囑命,卿不必親往,還需鎮守江東,防賊子窺伺,只派大將率萬人支援即可。王僧辯聞聽亦猜測情勢並不十分危急。遂只派遣豫州刺史程靈洗率萬餘兵馬乘船西去。幾日後,陳霸先奉召,自京口派大將杜僧明率五千兵馬去建康,同援江陵。王僧辯命其為後衛,追隨程靈洗部西進。

此時,晉南王於湓城亦聽聞西魏出兵江陵,遂命歐陽屹與盧奕出兵援助。歐陽屹此時早已不軟禁晉南王,又聽其言歸附了湘東王,然心內終不平。此時,聽晉南王欲援江陵,便拒不出兵。只盧奕親率一萬兵船出廣陵東進。此時,北齊冀州刺史段韶聽聞盧奕西進後,便出兵偷襲廣陵。盧奕欲回兵去救,然晉南王意志堅定,定要去往江陵。盧奕便隨晉南王自湓城發兵乘舟去往江陵。此是十一月初十之事。

王琳接江陵徵召旨後,知大事不好,便急速整兵,直穿衡州邊境,馳援江陵。時衡湘主君徐子瞻聽報後,便命境內勿擾,放行王琳部過境,自己亦整兵,只待晉南王動向。王琳過境湘南後,至湘北長沙時,已是十一月十五之事。

然而戰事變化之疾速出乎所有人意料,西魏以風卷殘雲之勢迅猛攻掠。武寧很快失守,楊忠部在東部攻佔了江津,截斷了江陵東部江線。於謹、宇文護部在西線攻佔了黃華,與江陵只剩江北防線。王琳去後,江北大營由胡僧祐為帥。此時築起六十裡長柵欄,前有陷阱,後有高堡,嚴陣以待北敵。

皇帝蕭繹亦親往大營閱兵,鼓舞士氣,又日日派公卿大臣去大營勞軍。時隆冬時節,暴風雪突至。北地兵眾耐寒,南朝兵士大多難忍,手腳俱生凍瘡。營中常有兵卒不堪嚴寒,攏木烤火。突一日,火勢承北風而起,接連燒起。北營柵欄堡壘多為木質,火勢迅猛擴散,火光沖天。西魏西北大營趁此天賜良機,傾兵力攻打北大營,北大營潰敗到底。僅有胡僧祐親兵與夏侯雲重小部逃回江陵城。此後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方熄,不但柵欄堡壘化為灰燼,營房與江陵北郊村落民房亦被燒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