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之縱橫> 第四百零五章 就事論事話金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五章 就事論事話金雞 (2 / 3)

從前金雞獎約定俗成的“帝后不二封”的初衷,本應是內地影人中演技好的實力派演員實在太多,儘可能讓大家都有獎得,這也是金雞獎出現雙黃蛋最多的原因,不僅僅是所謂的排排坐,分果果,而是規則限制的。

雖然如此,金雞獎還是有自己獨特優點的,雖然是故作高冷、特立獨行,卻也獨樹一幟,非其他任何獎項所能取代,依舊是華語影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評出的演技獎,除卻個別年份例外,大都是極專業的頂級水準,華語獎項無出其右者。每次拿獎的片子和演員可能都很冷門,很多人之前聽都沒聽過,但演技從來不用懷疑。

比如2015年,趙燕子憑《親愛的》李紅琴,已經拿了金像影后,卻在金雞獎大熱倒灶,輸給《諾日吉瑪》的巴德瑪;讓多少影『迷』在莫名其妙之餘,吐槽金雞獎不知所謂,整天去鼓勵少數民族大媽的“素人本『色』演出”。

殊不知巴德瑪女士雖然沒什麼知名度,但根本不是他們想當然的業餘演員。

她從前是個內蒙的歌手,36歲時被一個俄國導演選中,主演影片《套馬杆》,拿了威尼斯影展最高獎金獅獎,並獲得奧斯卡外語片的五強提名;

她也是我國內地女演員和歐洲三大影展、和奧斯卡結緣的第一人,時間是1991年,比後來蜚聲海內外的鞏黎還要更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巴德瑪女士在《諾日吉瑪》的表演,已經拿了俄洛斯和伊郎等3個國外電影節的影后,演技是絕對被認可的;

而巴德瑪在演藝圈名不見經傳,是因為她常年在演話劇,極少參演影視劇。而我國各大話劇團這樣的老戲骨實在太多了,誰給個機會出來,演技都足以輕鬆吊打一線當紅明星。

為什麼金雞獎經常所謂“爆冷”,就是專家評委們更尊重老戲骨的專業水準,而非光鮮的大明星,可惜能給他們的獎項,實在太少,太少。

其次,正因為金雞極注重專業水準,而非演員本身的星光或者說知名度,因此對實力派演員的發掘『性』和預見『性』是非常強大的。

很多得獎時還是“小透明爆冷”的影帝影后,等他們走紅以後,觀眾們才心服口服,確實是演技精湛,名至實歸。

小陶虹《黑眼睛》金雞封后,時年26歲,之後再主演《春光燦爛豬八戒》而成名;

餘楠《驚蟄》金雞封后,時年28歲,之後再主演《圖雅的婚事》問鼎柏林金熊獎,然後連線商業大片女主,《無人區》《智取威虎山》《戰狼》,成為一線女星;

當然還有後來大紅特紫的“達康書記”吳崗,他在《鐵人》演王進喜,拿金雞影帝,贏的還是《集結號》拿了金馬、華表、百花三料影帝的張函予,

夏宇《警察有約》、劉火化《美人草》,金雞封帝,時年都是26歲;

袁荃,22歲到25歲,《上海紀事》《春天的狂想》《藍『色』愛情》《美麗的大腳》4部電影分別拿了2次金雞影后提名,2個金雞女配;

張子怡,27歲,《茉莉花開》獲得金雞影后;

所以,單看看這些名字,誰能說金雞獎不鼓勵和發掘優秀新人?誰能說金雞獎獲獎者的含金量低?

還有諸如陳道銘《我的1919》,蔣文麗《立春》,孫醇《秋喜》,鄭振瑤《美麗上海》,金雅琴《我們倆》,戈治均《押解的故事》,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