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之縱橫> 第三百八十六章 針鋒相對與剪輯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八十六章 針鋒相對與剪輯權 (2 / 3)

李彧仔細的看著早已擺在桌面上的一本合同,這裡面規定了李彧方需要提供的資金以及其他的責任,當然少不了屬於他的收益。

李彧的英語很一般,這還是在近幾年與歪果仁打交道不少而惡補過的,但落實到合同這種極度嚴謹的檔案上就有些無能為力。

知道不能打腫臉充胖子的他直接將合同遞給一旁的李纓,她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想來這點難度對她來說soeasy。

“這份合約我無法接受,這跟我們之前商議的不同。”一臉怒容的李彧道。

李纓看過合同後又請同來的律師給審查了一遍,然後才將合約的內容轉述給李彧。

此時李彧的怒火就有點壓抑不住了,如果他簽署了這份合約的話,那麼他依舊是導演與編劇。

但他將喪失作為導演最重要的權利剪輯權。

在國內的電影行業實行的‘導演中心制’,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而在好萊塢,往往實行的是《製片人中心制》,在一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製片人掌控電影,從投資到劇本監督,從拍攝週期到最後的剪輯,再到上映、發行。

好萊塢製片人的權利要遠遠大於導演,同時又對市場、資金、資源等非常清楚,他們投資影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為了影片的商業考慮,他們就會對電影大動‘剪刀’。

這也是好萊塢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因為大多數大賣電影裡面的套路都是經過多次市場的檢驗,是受到觀眾追捧的原因。

很多好萊塢影片也有了一個親切的稱呼“爆米花電影”。

........

一般來說剪輯一部電影分為三步,第一步叫‘剪輯師剪輯版’,也就是粗剪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二步就是‘導演剪輯版’,導演在粗剪基礎上,按照個人的藝術表達,盡情發揮。

第三步就是製片人會召集導演等主創人員,傾聽他的意見、探討,剪出‘最終剪輯版’,也就是公映版。

在好萊塢擁有最終剪輯權的導演寥寥無幾,一般都是功成名就的頂級導演。

例如伍德,諾蘭,阿弗萊克,卡梅隆這類,他們的地位基本上與六大的老總相仿。

只要他們拍攝的電影,他們有權利不聽製片人與主演的意見,因為他們的地位是用以往的成績換來的。

除了這類最頂尖的,也有不少導演可以對影片做主,這類影片大多數低投資的‘獨立電影’,類似與國內的“文藝片”。

這一類的導演一般都是掛職製片人,他們的目標也不一定是登上大熒幕,而是靠dvd出售來盈利。

而李彧面前的這份合同裡,身為導演的李彧被剔除了參與最終剪輯的許可權,而給予的補償是他擁有國內的剪輯權。

很顯然李彧無法接受把這部被他寄予厚望的影片的命運交予其他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