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汴京美食經營錄> 第63章 地道荷花酥 老家的來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3章 地道荷花酥 老家的來信 (2 / 4)

實則虞爹是個嗜甜的,生前忌了多年的口,如今人死病消,給他們做糕點,卻是不必再拘著了。於是虞蘅又做了個甜些的版本,這是孝敬二老的,分兩道浸油裡低溫炸,看粉嫩花瓣層層綻開。染了色汁子的酥皮一咬掉屑,得用手接著吃才不致狼狽,內餡則清甜,細聞還有縷縷幽香。

吃各式酥點心時最好配一壺沏得濃濃的醇釅陳茶,茶湯棕紅清亮,倒映出白瓷盞上漂亮的粉彩蓮紋。形狀各異的酥點攢在花型盤子裡,精緻、漂亮,吃起來也滿口花香,彷彿置身花叢似的。

一壺茶,一盤糕,一本風月小說,一下午悠長時光便這麼消磨過去。

虞母顯然是講究人,虞蘅跟著她講究慣了的,所以當初做的點心得錢氏那般贊嘆喜歡。

荷花酥做出來,拿在手裡,玲玲瓏瓏一個,層層疊疊荷瓣,顏色模樣都嬌俏,好一株亭亭清荷,阿盼都捨不得吃。

虞蘅則拿上祭品出了門,又去半山腰那座道觀,給父母的長明燈上香供奉。

那一場馬禍究竟意外還是人為,族中長輩各執說法,虞蘅想的卻是,不管哪一種,都不能連累族人。她親族觀念淡薄,卻不能不顧父母遺志。

於是孑然上京。

等到端王謀逆案審理得差不多了,刑部又撅出來一件大事。

便是端王那個心腹林峙,受不住刑罰交代,自入京前,端王曾想過眼下有去無回這種情況,於是修書一封與遼人達成協議,提前安排,若自己落敗,便由這個最聰慧的兒子借兵起複。

眼下刑部大牢裡頭關著的那個“五郎”,其實是大街上尋了個長得與五郎眉眼有幾分肖似的乞兒,真正的五郎,早就由親衛護送著逃出邊境了。

好一齣偷梁換柱,神鬼不覺。

滿朝嘩然,昔年與遼人戰役仍歷歷在目,那時候,端王是有力的主戰一派,甚至還親自禦兵上陣過。

如今不僅被人發現他當年那些頗有見地的政見,其實背地裡都是謝萱替他出謀劃策,指引明路,就連最基本“愛國”都做不到,何談放心將天下交給他。這樣的君主,若大敵當前,怕不是會棄城而逃?

一時之間,朝堂上都是攻訐端王此舉無異於賣國、斬首真輕便了他,應當刺配幽州修城牆去,或是商討對策,如何不開戰火將人討要回來收獄的,否則真個夜長夢多。

竟無人再為了科舉改制吵,趁著眾人關注旁的去了空檔,官家與禮部便悄摸把章程給定了下來,好在禮部尚書李洵跟侍郎王焱都自己人。

尚書李洵馬上就要致仕回鄉頤養天年,回顧這一生,為官沒有大建樹,頭腦卻很靈活,從來不參與黨派鬥爭,安穩了二十年,臨了臨了,知曉王侍郎家兒子與那姓謝的小子、姓虞的小娘子關系要好,此事又經官家首肯的,自己已是一對二,何不賣他們一個好。

既定了下來,便沒什麼可吵的了,何況官家已派遣使團前去談判交涉,眾人都緊張又忐忑地等著前線訊息,從沒這麼齊心協力過。

結果就是休養生息幾十年,不僅宋人養得兵肥馬壯,遼人也覺得又可以一戰了。談判書一撕,扣留使團,無異等同宣戰。

大臣們怒了。

本朝可不是虞蘅熟知歷史上那個拿歲幣換了百餘年安穩的朝代,面對異邦,從廟堂到市井百姓都帶股子傲性,究竟該怎麼形容,嗯……大約便是世人刻板印象中天朝上國該有的氣性,有理有據有節,不卑不亢不慍,待人溫和卻透著絲絲不容置喙的自負。

這是國朝強大的最好證明。

這時候,便是先前蹦得最高的那些老頑愚,也不得不感念謝萱,若不是她於稀世奇書中搜尋來那些堅船利炮,又識良將辨忠奸,朝廷今日也不會有這麼強大底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