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層的倒是多點,但也只是比建四層的多了一點。
大部分拆掉磚瓦房建樓房的人家都只建兩層,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錢不夠還硬建兩層,建成個毛坯房再把舊傢俱搬進去,就住進去了。
只裝個大門,連房間門和窗戶都裝不起。
窗戶只能用篷布封起來,房間的門就用布做個簾子擋擋,建好房子還得出去打工掙裝修錢。
寧紹明昨天找人來宅基地劃線分割槽的時候,跟著來看熱鬧的鄰居看到他劃那麼大一塊地方建房,還勸建那麼大不如建兩層,上層主人,下層做開店做生意,空出來的地方用來當菜地種菜。
那麼大一片地,種出來的菜吃不完還能挑到集上去賣。
鎮上不少人就是這麼幹的,這樣做確實節省成本,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營業區域和生活區域容易混在一起。
開店肯定需要囤一些原料,減少房子面積,意味著存放原料的地方不夠,甚至根本沒有單獨的倉庫,那勢必會侵佔家人的生活空間,比如客廳和孩子的房間。
房子居住起來,舒適度大打折扣,孩子也無法擁有個人的隱私空間。
很多家長往往不會注意這些,但趙如月在做房子規劃的時候,特地跟寧紹明提過。
他們倆也問過孩子對新家有什麼想法,女兒希望可以繼續跟爸爸媽媽一起睡,可惜被兩個無情的大人拒絕。
寧時夏只好改成:“希望房間大一點,還要有一個可以放很多很多玩具的大櫃子。”
這個要求得到了父母的同意。
兒子的想法卻出乎兩個家長的預料。
雖然寧時秋小時候威脅爸爸不改建個幹淨的好廁所,他就不拉粑粑,這事時不時會被拿出來開玩笑。
但是這次建新家,他提出的想法依然跟廁所有關。
他希望不要讓外人用自家的廁所,廁所會被弄得髒髒的,他不喜歡。
寧時秋很喜歡看書,趙如月還以為他會要求他們,給他房間做一個可以放很多書的大書櫃。
寧時秋的這個要求不過分,寧紹明和趙如月就答應了。
所以他們家雖然只建一層,但也設定了兩個廁所。
一個在家裡,一個在店裡。
房子整體是回字形,左右兩邊各建兩間小房間,當做存放原料的倉庫。
左邊靠近樹林,右邊靠近馬路,房子中間是空地,可以種菜。
店面在前排臨街的位置,他們自己住的房子在後排靠近樹林的位置。
可供進出的門有兩個,一個就是店面,但是客人進店後只能待在店裡,不能到後面去。
因為店面通向後面生活區的門,設定在收銀臺後面,一般是不讓客人進出的。
另一個門開在靠近樹林的左邊兩個小房子中間,方便家人不用經過店面也可以進出。
靠近馬路的右邊牆面沒開門,這邊靠近馬路容易引起過路人注意,所以以後要靠著牆支個遮陽擋雨的棚子,在棚子下擺幾張桌子,給客人提供位置坐。
請來幫忙的人按照畫出來的線,開始熱火朝天地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