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人再有個頭疼腦熱,還是免不了要伸手朝人伸手借錢,所以很多人不得不離開家鄉出來打工。
更別說,近幾年老家都流行建樓房,在鄉下總是會有這樣的攀比。
攢不下錢,這新房子建不起來,在老家就會被人看不起。
出來後,別的不說,每個月最普通的工作,不怎麼加班,也至少能掙個八百塊錢,加班多的,能掙一千多。
夫妻倆領兩份工資,花一份,存一份,家裡孩子都能吃得好一點,交學費也不用低聲下氣地去找人借錢了。
要不了幾年,還能攢夠錢,把家裡的新房子建起來。
以前趙如月跟寧紹明都在洗衣機廠上班的時候就是這樣。
趙如月加班少,每個月掙九百多,寧紹明比較拼,一個月掙一千多。
後來他自己又找到酒店後廚的工作,工資更高,他們能存下的錢也更多了。
夫妻倆出來將近一年,其實光靠存的工資也夠還債了,只是建房子的錢還沒著落,沒錢建房子就沒辦法分家。
沒有哪個兒媳婦是不想分家出來自家單過,自己當家做主的,趙如月也想。
她邊排隊等著打電話,邊在心裡想著老家宅基地的事。
老寧家有三塊宅基地,其中兩塊宅基地在鎮上臨街的地方,距離集市不遠,早就用來建了老宅,是老人以前建的磚瓦房,兩個宅基地合起來建的大院子。
當初建的時候,就想過以後要給兒子分家,院子左右兩邊建的屋子都一樣,到要分家的時候中間起一堵牆就行。
另一個宅基地是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寧紹明,才申請下來的。
那時街上已經沒什麼地,只能往遠了劃,所以這個宅基地位置比較偏,已經不在街上的範圍內了。
鎮上都沒人願意要這麼偏的地方,多是花錢去跟人買街上的地,可老寧家沒那麼多錢買地,只能要這個。
趙如月腦子裡想著老家各種事,被寧紹明輕輕拍了一下肩膀才回過神。
已經排到他們打電話了。
兩個人一起走到放電話的小隔間裡坐下,趙如月拿出電話卡撥打電話,心裡帶著期待又隱隱夾雜些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