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7章 第 17 章 趙如月也想分家出來,自……
家裡的老人目前還能幹農活,不需要孩子養老,他們每個月寄四百塊錢回去給兩個孩子當生活費。
這四百塊錢,在孩子沒生病,不到換季要買衣服鞋子的情況下,兩個孩子最多用三百,剩下一百算是給老人幫他們帶孩子的辛苦費。
孩子生病治病、買衣服鞋子的錢,他們會另外再寄。
趙如月和寧紹明算是比較有良心、給的錢也是相對比較多的了。
有些人出來打工,美其名曰為了養孩子才這麼辛苦,實際上自己在外面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每個月只少少的寄一點錢回去,勉強敷衍一下老家父母。
明明有兩個人都在外面掙錢,家裡也沒有外債,孩子卻依然穿得破破爛爛的,瘦得跟難民似的。
孩子上學的錢,保不齊還得父母孩子三求四請才給,要麼直接就不給了,老父母有錢就給孫子孫女上學,沒錢拉倒,問就是在外面討生活不容易,沒掙到什麼錢。
像盧秋英和孫洪光夫妻倆,有三個孩子在老家,每個月才寄兩三百塊錢,錢不夠就全靠老人補貼。
他們老家落後鵬城這樣的城市非常多,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在三百到五百之間,多數也就三四百,能上五百的極少。
一個人工作,勉強夠一家人餓不死,想給家裡買點肉開開葷都費勁,要想攢下點錢是不可能的,沒準孩子上學的書費學雜費還得借。
要是兩個人都有工作還好點,養孩子的錢是勉強夠了。
但在老家工作機會非常少,普通家庭很少有夫妻倆都有工作的情況,一般都是家裡男人工作掙錢,沒工作的女人就在家拾掇家裡那幾分地。
他們那裡又是人多地少,每家分到的地種出來的糧食、蔬菜也就勉強夠自家吃,家裡有零星幾棵果樹的,等果子成熟,摘了果子去賣,大概能賣個兩三百補貼家用。
這種情況下,除非一家子都縮衣節食到極致,或者有別的進項,要不然也攢不下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