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淑淑:“……”你要點臉成嗎?!
聽著蕭慕延對薛景之的擔憂,柳淑淑就彷彿是聽到了一位爹在說自家兒砸竟然只考上了清華,都沒有考中清華建築系,被調劑到了其他專業,怎麼就這麼差呢!
“我打算趁著這個冬季,將靖平擴一擴。”蕭慕延說著自己的想法,這些出格的事兒他也只能找柳淑淑來說。
果然,下一刻柳淑淑就道:“是應該擴一下了。下次你的戰利品怕是要帶回不少百姓了吧。”
若不是性別不合適,蕭慕延恨不得直接給柳淑淑一個擁抱……
嗯?
性別是合適的!
就是……時間不合適。
蕭慕延淺咳了一聲,正色道:“郡主大人高瞻遠矚,明察秋毫,真不愧是女中豪傑。”
柳淑淑:“那當然。”
蕭慕延:“……”淑淑這自戀無比的模樣也是特別好看呢。
蕭慕延是個行動派,他既然已經要讓百姓回流,自然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冷兵器時代,人口對戰爭都有著關鍵的作用。
靖平當真只能養三千的兵嗎?
其實不然,只是靖平人口太少,戰兵基本不事生産的,剩下的人種的糧食不僅要果腹還要交給軍中,如此一來,若人口不足,軍隊也無法擴大。
蕭慕延曾提過軍屯,讓輔兵來開墾荒地,這也是這個時代普遍的做法。
柳淑淑當然也知道這種産糧做法。她沒有否認這種做法的好處,例如輔兵不會像百姓那樣逃散,容易控制,沉重的勞作可以第一時間將俘虜馴服,以免發生營嘯。
但柳淑淑提出了這種做法的最大弊端。
“效率太低了。”柳淑淑道。
見蕭慕延有所不解,便又詳細解釋了一下何為效率。
“輔兵們不論種出多少,都只能給自己留下勉強果腹的糧食,剩下的全部上交。這種做法實際上效率極低,為了避免輔兵偷懶,就必須要派監工。這下問題來了,如果增加輔兵來開墾,意味著我們就要不斷加大監工的比例,這種投入與産出效率非常差。”
柳淑淑沒真正的打過仗,只是竭盡所能提出更多的想法,讓蕭慕延開闊思路。她發現蕭慕延是個很容易接受新想法的人,更可貴的是,他並非無腦聽從,而是根據自己十多年來的軍旅生涯來判斷這個法子是否真正實用。
若蕭慕延不是個實用主義者,柳淑淑也不敢對他說這些。
果然,當她提出軍屯效率極低後,蕭慕延便想到了讓百姓回流的策略。
軍屯的輔兵們沒有土地,他們開墾的都是軍隊的地。但百姓們就不一樣了,一旦開墾後,土地就是他們所有,他們向軍隊繳納糧食實則是賦稅。
讓百姓回流,是個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