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因為是核聚變反應堆,還給整個太空平臺載入了一定的移動能力。
其中,空間維生系統技術、太空採礦和模擬重力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太空港口也有了改造方案。
只有太空冶煉與加工、太空船塢的技術還在進行最後的技術驗證。
在太空這種無重力的環境下怎麼冶煉礦物是一個大難題,也就是該怎麼將熔融狀態的礦物進行提純分離呢,不然冷卻了之後還一團,等於沒煉。
對此,也是有兩個解決方案的——要麼在模擬重力的環境下進行,要麼就需要開發出無重力冶煉技術。
模擬環境下一切就按照地面處理就行了,這沒有什麼難度,有難度、有需求的是無重力冶煉技術。
經過再三考慮之後,決定設計出兩套冶煉系統,一套安裝在有模擬重力的環內,進行礦物的提煉。
另一套在無重力環境下,用於礦物的再加工,例如利用無重力環境生產高質量的泡沫金屬。
同等體積、同等強度的情況下,泡沫金屬有質量輕、節省材料的優點,可以說是太空時代的必需品!
如果生產出鈦合金的泡沫金屬,那麼對於太空艦船的製造將會有質的提升——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可以建造的更大、更長!
也因此,風朝佑要求在第二平臺上配上加工製造的生產線,並且改進太空艦船的設計,儘量使用金屬製品,減少對橡膠、塑膠等高分子材料的依賴。
這樣就能直接在太空原地取材建造太空艦船了!
橡膠和塑膠這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最大的作用是在於其氣密性和絕緣性。
要麼利用太空就有的無機材料進行合成,要麼就是使用替代品。
例如,二氧化矽是隕石中最多的物資,就是用來製造光纖的原材料,對其進行高能電解,也能提煉出單質矽。
少量不可替代的高分子材料,要麼從地球上獲得,要麼就直接兌換!
最後,第二平臺也載入了很多防禦武器系統,畢竟這裡有這麼多隕石呢!
緊接著,便針對性的開發了一款實驗性質的太空戰艦。
【名稱:太空戰艦
型號:隕星級一代
代號:星隕
定位:多功能太空主力戰艦
艦體:長條形,前細後粗,舯部有模擬重力設施,隱蔽式艦橋,長550米,寬90米,高90米
能源:第一代重氫核聚變反應堆、綜合能源轉化儲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