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月球基地的逐漸完工,地球上的成員也都轉移完成,乃至一部分地球科學家也都跟了上來。
一二號基地被封存,留下地球上的科學家們也搬到了第三基地,甚至學院島也讓給了這些科學家們去管理。
至此,地球再一次的完全歸屬於地球人了,雖然其中還有科技聯盟的勢力。
為了完成世界任務,也是為了發展自身,第二平臺的建設計劃便被提了上來。
首先就是選址問題,總不能還是在地月軌道吧,畢竟在1已經有了一座進取號空間平臺。
所以,這第二個空間平臺的位置就需要挑選了。
整個太陽系這麼大,現在能選擇的地方其實並不多,距離太遠了是肯定不行的。
因此劃定了一個距離範圍——小行星帶以內!
火星軌道和金星軌道首先被選中,畢竟這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兩顆星球。
火星可以建造基地,而金星的大氣環境則不允許,所以又再次排除了金星。
正當風朝佑準備選擇火星軌道作為第二平臺的時候,他一下子就看到了火星之外的小行星帶!
“火星的開發需要地球的支援,開發小行星帶可不需要。”
火星軌道平臺的建設需要地球資源的支援,單憑月球基地還是有些供不應求。
可是小行星帶就不一樣了,畢竟這裡到處都是資源。
而且小行星帶還擁有著完美的隱蔽環境,他完全可以將第二平臺當做後手!
在這個想法下,風朝佑立即決定將第二平臺放到小行星帶內。
有了位置,然後是定位和設計。
既然是在小行星帶,那麼這裡豐富的資源就該利用起來。
於是將第二平臺定位成了資源採集和加工,附帶發展空間力量。
因此,為了避免被眾多小行星所撞擊,就需要挑選一個合適的位置——最後選擇了穀神星這顆矮行星。
穀神星有著足夠的引力,完全可以當做一面盾牌來用。
採集資源的點卻是剛好相反,引力越大越不利於採集船的運作。
如此,設計方案也就有了——不再是艙段式的了。
以核聚變反應堆為核心,打造出一座真正的太空基地!
空間維生系統、模擬重力、太空採礦與加工、太空港口和船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