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都安也不曾料想到,他剛抵達西線戰區就遭遇了一場戰役。
雲浮叛軍正面襲城,以府城內百姓將朝廷主帥薛神策死死拖住,而敵人的輕騎卻悄然越過防線,朝太倉銀礦而去。
新官上任尚有三把火,趙大都督當即率領神機營火槍騎兵,循著腦海中的地圖,以最短的路徑,趕赴目的地。
太倉府城外,一場廝殺正在上演。
城門緊閉,上空籠罩沉重氣息,巨大、嘈雜的喊殺聲隔著厚厚的城牆都能聽見。
高高的城頭上,薛神策屹立在最醒目的位置觀戰,他身披鎖甲,背後飄逸猩紅披風,身旁屹立一杆方天畫戟。
站在那裡,猶如定海神針一般。
城下軍陣喊殺聲震天,鼓聲如雷,叛軍如螞蟻般硬扛著箭雨,架設雲梯,試圖攀上城頭。
城頭上以滾木落石阻擋的守軍竭盡全力,也幾次險些被撕破防線。
雙方兵力太過懸殊。
但朝廷一方計程車兵只要扭頭回望,瞥見高高城頭上,旌旗簇擁著的那道身影,便會生出渾厚底氣與高昂戰意。
虞國“軍神”的名號,在此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薛樞密使,戰況如何?”女牆上,太倉知府孫孝準氣喘吁吁跑來。
一年不見,他愈發精瘦了,烏紗帽簷下,拱出一根根半白的髮絲。
薛神策轉回頭,目光平靜:
“知府安撫城內民心即可,本帥在此,太倉城固若金湯。”
他平常的語氣,落在眾人耳中有股安心的力量。
孫孝準點了點頭,眼神感激,身為太倉知府,當日面臨叛軍來勢洶洶,孫孝準已做好了焦土之策,固守府城,以殉皇恩的打算。
幸好薛神策領兵趕到,這段時日,薛神策整合本地兵力,屢次出手,成功遏制住雲浮軍的攻勢。
若非兵力實在捉襟見肘,薛神策留下了大量兵馬在東線,防守靖王,帶來的兵士著實有限,以其軍事指揮才能,或已發起反攻,收復失地,也未可知。
然而今日敵人似察覺到緊迫感,忽然向太倉發起進攻。
眼下這場攻城,已是第三輪。
孫孝準見城頭上暫時並無叛軍攻殺上來,心頭稍穩,苦澀道:
“樞密使,敵人這幾日本已偃旗息鼓,有退守之姿態,為何今日一反常態?如此兇猛?”
薛神策視線掃想城下,沉聲說道:
“那個蘇澹比我想象中更瘋狂,趙都督率援軍馳援西線的情報,對方必是已知曉。這群賊子很清楚,我如今被動挨打,只因兵力不足,一旦援軍抵達,攻守之勢異也。
所以,他們想在趙都安抵達前,再撈一點。孫知府,不必憂心,不要看底下的叛軍眾多,但據我觀察,他們沒有出盡全力,他們的目標不是攻陷府城,應是破壞。”
在他身後的一張搬到城頭的桌案上,赫然平鋪太倉府地圖。
其上多個區域被標記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