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意會,心知桐兒是嘴饞了,自從老師分家出來,桐兒一夜間像個小大人,不再和以前一樣喜歡哭鬧玩耍,今天更是跟著他走了近一個時辰的路也沒有喊累。
他是走慣的,走這點路對他來說如喝水一般簡單,可桐兒才五六歲就能這麼吃苦。
李軒想至此,不免憐愛的看著桐兒,心道,一會兒在街尾賣糖葫蘆老伯那裡給她買一串解饞也使得。
上次在小河邊,桐兒吸花朵的水,可見是饞狠了。
一串糖葫蘆四顆,他們一人一顆,剩下兩顆餘桐包起來,打算帶回去給爹孃。
嘴裡含著糖,心裡卻發苦,什麼時候他們的日子才能好過一點。
且…餘桐開店賺錢的美夢破裂...
不管是賣糧食、衣服、吃食等,全都被李軒從各個角度分析推翻。
開個飯館推出新奇好吃到爆的菜系為基礎),李軒語:鎮上已經有一家飯館兼旅店,除了趕集日偶爾有幾個家裡稍稍寬裕的吃一碗麵或叫個小炒,不是趕集日時,連蒼蠅都不會光顧。如果要開個店,且不說每月要付的店租和給官府的銀錢,就這少的可憐的人流量,以及他們去哪裡弄到一筆啟動資金,恐怕店沒開起來,他們一家不是在牢裡蹲著就是被追債的人打死。
其他諸如此類全都被李軒駁回,打擊得她心一抽一抽的,想的太簡單,太自以為是了。
想想自己身邊的人,如李軒,就比她聰明十倍,根據這個時代的特點以及生産力、需求等,如果有機會和商機,別人早賺大錢去了。
有好的點子,也要有足夠多的人力物力以及社會背景支撐起來。
李軒見餘桐垂頭喪氣,有些奇怪,安慰道:“桐兒的想法很好,老師知道了,一定好好誇桐兒的,我以後會賺很多錢,給你買一屋子的糖葫蘆!這個給你吃。”
他從懷裡掏出一個紙包,餘桐開啟看,是剛才她給的那顆糖葫蘆被李軒偷偷藏起來。
“我剛才吃夠了。”
“聽話,快把它吃了。”
李軒不由分說要塞給她,一番推讓之下,李軒勉強小心翼翼咬一小口,然後半強迫餘桐吃掉。
糖葫蘆包裹厚厚一層糖,很甜,她卻覺得快酸掉牙了。
餘桐不知道現在屬於什麼朝代,如果還是地球,那麼這個小山村所屬的地區應該是南方,冬天不見下雪,天空陰沉沉的,濕冷的空氣鑽進人的面板和骨頭,穿多少衣服都感覺不到暖和,而她的衣服就這麼幾件。
爹怕她再凍出病來,讓她在屋裡烤火不能出去外面,聽娘說,去年冬天她生了很大一場病,吃什麼藥都不見好,直到夏天才好轉。今天冬天他們說什麼都不會讓她出去吹風。
到鎮上被現實打擊一番的餘桐不再堅持出去,萬一病了,更雪上加霜。
他們的日子越過越艱難,爹每天唉聲嘆氣,但娘看起來相比和奶奶大伯一家住在一起時,更顯‘活潑’一點了。
天漸漸更冷之後,爹也很少出門,在屋裡珍惜的裝訂他那幾本快脫落的書。
與此同時,李軒再一次來他們家,住進上次他搭的那個矮棚裡,每日到爹這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