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伐趙一戰很明顯,是人都知道此戰成功率很低,但當時的昭襄王所在意的已經不是伐趙一戰的勝負了。
以當時大秦的實力,掃平山東六國也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了,這必敗的一戰,讓你白起去,並不是讓你打什麼勝仗,所為的不過是找個罪名罷免了你,名正言順的收了你的軍權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乖乖去打一場漂亮的敗仗,最好是一場大敗,在軍中的威望急劇下降,回來以後自己收拾包袱滾蛋,或許還能看在你以往為大秦所立的功勳上面,讓你富貴一生。
當然,你要是不知死活,不體會上意的打勝了,那你要麼就舉兵造反,要麼就去死吧。
讓你去打一場基本上沒有上面勝率的一仗,這意思不是很明顯了嗎?
誰知道你居然還敢鬧脾氣,抗旨不去。
好嘛,你威望高,你不憑虎符也能調動軍隊,如今老子想讓你去打一場敗仗,你居然不願意,手握重兵,在軍中有著無上的威望,這還沒讓你怎麼樣呢,你都敢抗旨不尊了,要是真惹怒了大爺你,你還不直接領軍造反?
既然你不願意去替老子打一場敗仗,那你就去死吧。
身為一個帥才的張遼,就如同後世追星的小姑娘一樣,自然也有著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白起和韓信,這兩個赫赫有名的帥才自然也是張遼這等統帥心目中的偶像,對於自己的偶像,自然有著一定的瞭解。
張遼對於白起和韓信兩人的事蹟自然是一清二楚,這兩人的死,究其本因,無外乎只有四個字‘功高震主’。
很簡單,我知道你對我忠心耿耿,我也知道你為我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可是你所立下的功勞太大了,大到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封賞你才好,恨不得把我自己的位置讓給你做,都覺得會委屈了你。
既然你的功勞已經大到了地上已經容不下你的地步了,那你就去死吧,去上天吧,看在這麼多年你為我立下這麼多的汗馬功勞的份上,我送你一程。
能身為一方統帥,張遼自然不是什麼蠢人,從先前呂布有意無意的將一些立功的機會讓給新加入其他將領,張遼就猜到了呂布的用意。
不過,對於呂布的這種做法,張遼並不感到反感,反而覺得呂布這麼做其實是在變相的保護他們這些元老,功臣。
可今日,呂布居然將自己比作韓信,這著實讓張遼有些誠惶誠恐。
當聽到呂布的那句‘希望你我君臣能夠有始有終’的這句話時,張遼忽然感覺到眼眶一熱,他知道,自己的主公是真心想要善待自己這樣的元勳之臣,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將這種話當著他的面說了出來。
前面將他比作韓信或者還是有意無意的敲打,這後面一句明顯是不想負了自己這等元勳之臣,是真心想要與自己這等元勳之間能夠有始有終,不想做出那種鳥盡弓藏的事情。
而且,從這句話可以得知,自己所立下的功勳他都一一看在眼中,之所以到現在沒有什麼像樣的封賞,並非是忌憚他這種手握重兵,位高權重的統軍大將。
而是在變相的維持著君臣之間的關係,畢竟隨著地位的提高,原本沒有的想法也會隨之而出。
雖然現在沒有對其所立下的功勳進行封賞,但是,有呂布這麼一句掏心掏肺的話,就可以得知,待到平定天下之後,他定然不會虧待自己這種有功之臣。
張遼衝著呂布深深的拜倒在地,斬釘截鐵的說道:“不論何時,末將都將誓死追隨主公,定不負主公的知遇之恩。”
張遼雖然並未稱呼為王上,但這聲主公讓呂布不禁想起了張遼剛歸順自己時候的場景,張遼這句主公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不論何時,他張遼都會不忘初心,呂布對他有著知遇之恩,呂布永遠都是他的主公。
呂布大笑一聲,拍了拍張遼的肩膀,笑道:“文遠這是做甚?快快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