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彪粗略計算了一下,僅是他治下的漁陽縣大小豪強就差不多有近一萬的黑戶人口。
而整個漁陽縣的人口也才不過四萬人,如此比例,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
坐在桌案前的楊彪愁眉不展,雖然在天子強勢的彈壓之下,各地豪強有所收斂…
可也僅僅只是治標不治本,大漢或許可以平穩一陣,但想要取得發展,恐怕很難。
思慮久久,胸有熱血的楊彪終於提起筆開始給天子上一奏章,將自己統計的各種資料一一書寫在了上面,並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他相信天子同樣能看出其中的問題,而且一定會使用各種手段加以整治。
同時楊彪還給自己的父親寫了一封信,希望揚賜能夠支援自己並做好準備。
翌日,一騎快馬離開漁陽向著洛陽而去。
~~~
德陽殿,華耀看完楊彪的信,幽幽嘆息一聲,有遇知音之感:“這個楊文先,果有良相之才。”
隨後,天子命人將太傅陳蕃、司徒胡廣、司空劉鯈、大司馬劉寵和大司農劉合找來,商討楊彪意見的可行性。
五人看完了楊彪的信,也是久久沉默不語,因為楊彪所提的清查各地人口以及按畝收稅,這兩者中的利害干係實在是太大了。
前者工作量大,操作難度也太高,以往因為百姓嬰兒、兒童夭折率很高,再加上許多百姓為了逃避人頭稅和各種徭役,都是故意隱瞞人口。
一旦徹底清查,勢必會引起百姓和所有豪強的牴觸甚至反抗。
除非免除口賦。可現在的大漢是不可能免除口賦的。
華耀減了先帝增加的一人十文錢,已經可以讓人歌功頌德了。但國家財政收入少一塊了。
按畝收稅,對於國庫收入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可是對於豪強地主來說就不那麼容易接受了。
他們都良久之後,太傅先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按畝收稅或許可行,但也要因地制宜,至於清查全國人口,還需從長計議。”
“此乃善事,可試點進行,看看反響,按畝收稅就從幽、並、涼三州開始,”
胡廣也很贊同,這對於貧苦百姓是好事。貧苦百姓才多少地,這分擔了他們身上的重擔。
這位老司徒又再前後思量一番後起身回道:“陛下,還應對外說明,因為三地時常遭受蠻夷襲擾…
導致百姓損失慘重,人口大量流失,故而才會採取按畝收稅的策略,以保證國庫收入。”
“臣附議!”
“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