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小小年紀,或是膽大有魄力啊?或是無知無畏啊?
驚訝之下,文武大臣們一時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持個什麼心態了。
或是看熱鬧?或是希望天子有甚驚人之語?醒世之言?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眾人紛紛暗裡猜測少年皇帝會說什麼。
他們都眼含興味地望上玉階,只見少年皇帝頭戴天子冠冕,身姿因年少而不高大,但挺拔。
華耀不怯不懦,炯然有神的龍眼俯視著下面,氣沉丹田,聲音洪亮,徐徐而言: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而食,又是皆從土地上來。
朕自讀書、明事以來,便漸漸知曉了這個道理。
春耕在即,朕想問一問朝堂上的公卿們,而今大漢天下,有多少以耕地為生的農民呢?”
他的問話讓不關心農事的大人們一愣。讓關心農事,關心天下的大人們不由深思。
土地的問題,從來就是大事。
文武朝臣的臉上此時都沒有了等著看好戲的表情。
“朕自小常常跟隨先父巡視解瀆亭方圓七里之地,見到農民種莊稼的時候,因少牛拉犁,而以自身背繩負犁耕地,彎腰受累一日,卻耕不了幾分地。
除此之外,農民們欲想田地裡能有個好收成,全得有賴於天氣的風調雨順。若風不調雨不順,莊稼就會欠收,甚至失收。
莊稼欠收,農民就得餓肚子,甚至賣孩子。”
華耀循著劉宏的記憶,心裡有幾分疼痛,語調更緩慢而悲涼。
“朕見過幾回賣孩子的,見人買過幾回,也讓先父買過幾回。
幾回都見他們骨肉離別時的肝腸寸斷,心裡不忍而難過之極。”
“朕那時候就想,有沒有辦法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呢?讓他們不至餓肚子,不至於賣兒賣女。
朕就此問過先父,先父答:他不擅農事。讓朕自己慢慢想,多讀書,在書裡去找答案。
朕從農家的書裡知道了莊稼要有好收成的幾個要素。農民多收糧而不餓肚子的基本條件。
第一,大家都知道的,選擇優良的種子可以提高產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麼,優良的種子,除了在已有的種子裡面選擇,咱們還能不能培育呢?
第二,需要有好使的農具,幫助農戶開墾出更多的土地。
那麼,世上有沒有一種或幾種能夠幫助農民開墾耕種更多土地的農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