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平安和初一分食了一盤驢打滾,黏膩的糕點似乎還哽在喉嚨頭,他倆同時低頭沉默:【陛下,這句話是用在這兒的麼?】
…………………………
話說回來,大朝會上眾人聽見陛下提議在哈密衛置榷場的時候,都楞了一愣,這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百官幾乎都忘記了哈密衛這個地方了。
細細算來,拜牙應當也有六十多歲了!文武百官心頭一跳:【那苦寒之地,六十多歲的人,可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然而聽聞拜牙的幾個兒子依舊是勇武善戰之輩,並不簡單……陛下提議哈密衛,是不知其中利害關系而胡亂蒙的?還是多番思量之後的結果呢?】
朝中不少官員低頭沉思。
蔡閣老出於好意,不直接駁了陛下的提議:“啟稟陛下,哈密衛一地,貧窮苦寒,人口稀少,建榷場恐怕不易啊。”
不少人附和。
哈密衛理應是甘肅區內所轄地。
如今的大理寺卿文遠正是甘肅巡撫文進的親哥哥,哪裡願意弟弟去接手這樣的燙手山芋,遂也給交好的官員使眼色。
一時間,朝中小部分官員直接就開始懇請陛下三思。剩下一多半的官員,則是在思考此事的可行性,考慮到收複哈密衛許要行兵事,剩下這一大半人中也有人開始表態不贊同了。
但也不是沒有官員支援十六的。
朝中總有鐵血派,先帝在位時期,越是年紀大就越是求穩而保守,哈密衛問題被擱置多年,眾人都快遺忘了。今日陛下提起,也有那武將中激進一些的,當場就拍胸脯贊同。
文遠暗暗咬牙:【一群無腦莽夫!】
眼見眾人提出的肅州衛、涼山衛都不能令陛下動搖決定。
最後,大理寺卿文遠忍不住真身上陣苦苦勸諫:“陛下三思啊,收複哈密衛必定要再動幹戈,甘肅邊境百姓恐要深受戰亂之苦啊!”
十六聞言冷笑一聲,對著一時失言的大理寺卿反問:“朕豈不知,哈密衛原就是我大明國土,竟要用收複這個詞。許卿,是要陷令弟於無能之地麼?”
“臣有罪。”文遠大驚失色,跪倒在地。
十六的目光掃過下頭眾人,再次一字一頓地說:“朕有意於哈密衛增開榷場,眾愛卿……以為何如?”
年輕的帝王氣場全開,本就身材壯碩,從禦座上站直身子,居高臨下審視百官,更是壓力迫人。
“陛下聖明,臣附議。”
什麼是好夥伴?就是無論任何情況下,都會堅定站在對方那一邊的人。
雖然寶玉只是區區禁衛總兵,在參政議政方面並無很大的話語權,但是他的一句表態,倒是開啟了武將這邊的任督二脈,不少人出來表態附議,倒是好像下一刻就要討論如何進軍哈密了一般,全然忘了陛下的本意是設榷場,而不是動武,跑題也是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