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 第四百九十二章 義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九十二章 義軍 (1 / 2)

皇太極帶著數萬精兵,大搖大擺打了進來,洗劫1番之後,又大搖大擺的原路折返。在這個過程中,大明的宣大強軍,已經喪失了出城與金軍交戰的勇氣,只有曹文詔憑藉自己的1腔血勇,偷襲皇太極,不勝以外,剩下的兵丁,只敢遠遠的綴在金軍背後。

等後金軍退出1座堡壘之後,便立刻1擁而上,將收復失地的大功,奪到自己手中。其中,更是有兩方人馬,為了同1個戰功,而大打出手。簡直丟盡了大明朝廷的臉。

等到後金大軍退出長城,回到草原之後。宣大總督張宗衡立即派人,向朝廷報捷。在軍報之中,張宗衡巧舌如簧,將自己如何如何與皇太極大戰3百回合,如何臨陣不亂,如何收復失地等事,原原本本全都寫了1遍。

最後還寫了1句,“此戰之所以能勝,上依天子英明,下靠將士用命,微臣尺寸之功,不敢請賞”,將功勞推給了崇禎。

不過,張宗衡這番屬實是眉眼拋給了瞎子,即便朝廷有時卻是會被地方官的1些奏報所矇蔽,但是宣大這個地方跟別的地方不1樣。宣大距離京師實在是太近了,京師但凡放了1個屁,宣大都會臭3天。如此近的距離,即便朝廷不會將所有情況知道的猶如身臨其金,但對基本的走向,卻瞭解的瞭若指掌。

張宗衡這封報捷文書遞到京師之後,據說舉朝譁然,其中崇禎更是將其擲於地,破口大罵,“逆賊,安敢如此欺我?”

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朝廷上上下下,極為罕見的統1了意見,最終,曹文詔、張宗衡以及巡撫胡霑恩1同被定罪充軍。

只是,曹文詔的勇猛以及聽話,也著實引起了1些文官的好感,其中就包括了山西巡撫吳甡。命令剛下達,山西巡撫吳甡就上書推薦文詔知兵善戰,請求把他安排到山西來。

崇禎考慮道曹文詔歷來的表現,以及曹文詔在天鎮城外伏擊皇太極之事,此時也傳到了京師,於是就令曹文章為援剿總兵官,准許立功贖罪。

此時,義軍在中原大地遍地開花,往來馳騁,聲勢浩大。不過,河南總兵左良玉,山東巡撫朱大典,以及鄖陽巡撫盧象升等人也不是吃素的。在這些人的打擊下,義軍聲勢很快由盛轉衰。

不得已,大股義軍從新透過商洛道,重新回到了他們的起家之地陝西。在陝西,他們熟悉這裡的1切,他們知道每1座山,每1條河,每1橋。在這裡,官府在當地百姓心中的威望已經衰落到了極點,甚至於百姓們跟這些流寇打1片,百姓們信之勝過官軍。

不過,想要在陝西活下去,卻不得不面對陝西的殺神,西北的定海神針,3邊總督洪承疇。在義軍心中,洪承疇簡直猶如活閻王1般,有止小兒夜啼之功效。

然而,上天再1次將偏愛,投向了這些義軍們。崇禎7年冬十月,崇禎皇帝在朝臣建議下,派遣太監張元亨、崔良前往西寧衛,監視茶馬,其目的便是在收取茶馬貿易的同時,為朝廷多徵集戰馬,以補充官軍。

但是,這群太監本來就貪婪成性,此時在將他們放置於本就關係微妙的西寧城,更是猶如在油桶裡面扔進去1個火星,沖天的火勢瞬間而起。

十月2十7,碾伯人黃澄、西寧鎮海堡人馬安邦先後起兵反明,鎮守太監張守禮、守備丁孔胤、中軍李本隆、百戶張爾婧戰死,黃澄、馬安邦等遂據西寧城。

西寧淪陷,著實出乎洪承疇的意外。與4川不同,西寧屬於洪承疇的防區,丟了4川,朝廷或許不會責怪洪承疇,但丟了西寧,朝廷必然會問罪與他。不得已,為求速戰速決,洪承疇親帥大軍,日夜兼程,用了7日時間,趕到西寧城外。

而,就在洪承疇離開西安之時,高迎祥與李自等1眾義軍,同樣知道時機千載難逢,於是在鳳翔聚集起來,兵分兩路,1路向北,攻隴西,牽制陝西大將賀人龍,另1路為主力,由高迎祥與李自成親自率領,1路向東,直取西安。

崇禎7年十1月初4,就在洪承疇剛剛抵達西寧城下之時,西向的義軍已經在隴西包圍了賀人龍,而另外1路主力,便已經抵達了西安西面的咸陽城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