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三國帝圖> 第106節 難歸鞘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6節 難歸鞘7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我的要求不高,凡是我大漢軍人流血走過的地方,希望我們大漢文人能灑下幾滴汗水。”

劉璋最後對楊修和支謙等人說道。

軍人流血,文人至少得流點兒汗水吧。

楊修和支謙把劉璋列的單子拿過來一看,兩人就傻眼了。四書五經自不待言,還有什麼《道德經》《莊子》《韓非子》《管子》《墨子》《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商君書》等,全是一些難啃的東西。漢人自己能讀明白就是大學問家了,更別說把這些東西翻譯成外國文字了。

楊修倒沒什麼,他沒怎麼搞過翻譯,他又不懂其他語言,支謙則是很痛苦,翻譯中最怕的就是這些思辨性的,而且是微言大義的,這些漢文典籍。你要翻譯說,這是一棵樹那是一朵花,這很容易。但你要翻譯什麼,‘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或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之類的,根本就很難翻譯出來。想想都讓人頭大。絕對比他翻譯梵文佛經還要困難。之前那個神女賦,那是詞太多了,各種形容,沒法翻譯,缺少對應的詞彙,而這些典籍,就又到了另外一個極端,是太微言大義了,什麼‘一陰一陽之謂道’,什麼叫陰,什麼叫陽,什麼叫道,估計都難解釋清楚,更別說翻譯了。

劉璋不關心那麼多,劉璋就只怨念,為啥中文這麼多好的典籍,在世界的範圍內為啥傳播輻射這麼少。劉璋現在就要求大漢的文人,要為漢文典籍的傳播做出應有的貢獻,而不是自己天天在家吟詩唱和。

會開到大半夜才結束。

送走了眾人,劉璋最後又把龐龍單獨留了下來。

“老師,到底出了什麼事情,需要你這麼著急著要趕回去?還想要撤兵?”龐龍覺得問題肯定不像劉璋說的那麼簡單,什麼老太太壽辰之類。

“確實是出了一點兒狀況,沒有跟大家通報,就是不像引起不必要的混亂。”劉璋說著,把一封便箋遞給了龐龍。

上面是匆匆寫就的一句話:趙韙反,石韜殉,吾即返蜀,勿憂。涼州已委孝直。

落款是徐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