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曹衙門,自己單獨有一套辦公的院子。就緊挨著州衙,而且可以直通到州衙大院。法曹衙門,左邊是衛尉署,右邊是審計署。三個強力衙門,背靠著州衙大院。
法曹院子中間,是一個獨角獸獬豸xiezhi)的雕像。左右兩邊,是一排掛牌的廂房,有侍衛值班房、有公房、有暫時的羈押班房。院子正面,則是三個審判庭。
獬豸xiezhi),也稱解廌或解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上古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之人,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公正、勇猛的象徵,是“清平公正”“正大光明”的象徵。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稱“獬豸冠”。
漢字的‘法’字,古字‘法’是這樣的灋,後來簡化演變成現在的‘法’。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兩者合二為一,取公正不阿,取法平如水。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禦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臯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禦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涼州州衙法曹,不是隻有楊阜一人。
法曹整個是一個大衙門,有一大票人。
因為益涼律法比較多,法曹生意比較火爆,所以州衙的法曹,直接建了三個法庭。
今天,來看熱鬧的百姓很多。
一大早,法曹衙門前面,各種擺攤了,賣點心賣早點的,再加上瞧熱鬧的,早早就候在了外面。
其實,平常法曹判案,百姓根本就不怎麼關心,除了當事人的親人之外,很少有百姓跑來看熱鬧的。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
從和尚被判死刑,到一百多羌人法場救人,到州牧大人與和尚刑場辯法,到和尚死刑被暫緩執行要二次開庭,再加上大漢新報的推波助瀾,連篇累牘的大篇幅的報道。整個事件,早就轟動了姑臧城,整個益涼,整個關西,最近的熱點話題,都是和尚殺人事件。
另外,還有傳言說,有神秘人士將會出庭為胡僧辯護。
更有小道訊息說,州牧大人,會親臨法庭。
到底,年輕的胡僧,最後會不會因為好心要救人,最後被判砍頭,目前成為了涼州百姓最感興趣的話題。
整個民間,總體來說,同情胡僧的居多。
管你律法是如何規定的,人家和尚是好心,人家是想要救人,又沒有真正動手殺人,要命的是那個急症,又不是和尚。
這是一般涼州百姓的看法。
法曹衙門前,有三個外地漢子,一邊吃著早點,一邊在竊竊私語。
“主公,這裡戒備森嚴,根本就難以下手。我們也沒有兵器,完全沒有勝算,還是罷手吧。你看,這院內,兩邊廂房之上,另有四個突出的角樓,必定有弓箭手埋伏,四周還有這麼多侍衛。一旦有異動,逃都難逃脫。”
“可嘆,某今日竟又淪為殺手。且看看再說,實在沒機會的話,也就罷了,回去也好交差。”
“未必姓劉的就會真來,這種案子,他大可不用理會。外間所傳,未必就可信。”
幾個人正小聲說著話,突然人群一陣喧嘩。
“門開了,要開庭了!”(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