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不信。這個理由能否讓大人留和尚一命?留和尚在一旁,看看大人自己,是否能屈身於自己制訂的律法之下。”
“不能。這世上不信我劉璋的話的人多了,該殺還是得殺。”
“那和尚就沒啥話說了,也只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了。”
“地獄?我劉璋死過去好幾次都沒見過,天堂沒有,地獄沒有,極樂世界也沒有,只有這個人間。和尚你可想好了,涼州現在還是新律法試行期,你別說我沒給你機會,等到劊子手手起刀落,你就知道有沒有佛,有沒有地獄了。”劉璋嘿嘿一陣冷笑。
“那和尚只好勉為其難,爭取茍活世間,繼續為我佛普度眾生。和尚救人,人所共見,卻被益涼律法判為死罪,這不利於大人新法在益涼的順利推行。這條理由夠嗎?”
“不夠。反而相反,恰恰相反。反而是殺了你這個想要救人,結果卻害了人命的和尚,反而更能讓涼州百姓,更多瞭解新推行的律法,這才是大大有利於新法的推行。因為它夠吸引人,有話題性,有新聞性,有轟動效應。若是把你饒了,那效果就差了。你這是在給我找理由,讓我不得不殺你嗎?難道和尚除了騙吃騙喝,除了侍奉你的佛祖之外,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劉璋嘲笑著看著支謙。
“非也,非也!”和尚頭上終於開始見汗,急忙否認。連忙分辯道:“和尚有手有腳,能自食其力,和尚有嘴,能說六種語言,和尚有腦,知道西域風物人情,聽說州牧大人慾往西域攝政,和尚願盡綿薄之力。”
“對了嘛,這才算說到點子上。”劉璋點了點頭,西域肯定是要去的,確實需要對西域比較熟悉的人,而且學府也需要通曉多國語言這方面的人才。劉璋有些意動。“聽說你是月氏人?”
“和尚祖籍月氏,但和尚是生在大漢,長在大漢。”
“那何以不將我華夏之學說外傳番邦,何以將番邦之學說傳之中國?”劉璋對這點兒有些不爽,從古至今,為啥有那麼多到中國傳教的,為啥沒人去幫助中國去往外輸出文化的。中國自古對周邊的文化影響,多是文化輻射造成的,真正文化輸出的不多。尤其像佛教這種文化傳播的,更少。儒家的什麼經史子集,你多多朝外國翻譯啊;道家的天天待在山裡幹嘛,多多朝外國傳道啊。
“支謙在中國,自然是將外邦之最好學問獻於中國,支謙若在外邦,自當將中國之最好學問傳之外邦。中國乃上邦,蠻夷多慕華夏,心嚮往之,絡繹而不絕,是以才有釋教入華夏。”
其實歷史上這個支謙,還真的是個名人。
他是著名的翻譯家,通數種語言,尤通漢文、梵文,深通梵典。其祖上,在漢靈帝時,率數百月氏人移居中國。支謙算是移二代。
支謙受業於支讖門人支亮,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謂。
支讖則是另外一個非常著名的佛教高僧。
支讖、支謙等這一系,是大乘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引入者,也是相關佛經翻譯的主要人員。
另一系,以安世高等為代表,是小乘佛教的引入者。
劉璋和支謙嘮了一會嗑,想清楚了,這才又跟支謙說道:“和尚,不好意思,其實我剛才是騙你的,其實我沒辦法決定你的生死。因為我不是法曹,我說話沒用。所以,你就是給我再多的不殺你的理由也沒用。”劉璋說完,笑眯眯地看著支謙。
“啊?!……”
支謙大張著嘴巴,無聲地發出了這個“啊”。(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