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海峽出版社是閩省最大的專業文學類出版社,全省文學作品大多由它出版,而且信用非常好,從來沒有拖欠稿費——有出書經歷的作家都知道,這是非常難得的,它因此三次被國家評為“全國良好出版社”。
其次,買斷對楊子建有利,他心裡明白,三重門也好,燃犀奇談也罷,都是借鑒,他自己的散文作品並不出色,況且10本來就是他的目標,現在目標提前達到,而且後繼作品也都是10的版稅,這就更好了。
最後,海峽出版社還有兩個非常優秀的平臺:海峽雜志以及與寶島交流政策。日後楊子建寫歷史小說,向海外出版很關鍵,因為再過五六年,隨著全國出版印刷業的改革,自負盈虧,為了追求效益,舉國山寨的時代就會來臨,那時傳統作家、紙質媒體和出版方會逐漸沒落,他要爭分奪秒抓住這最後的黃金五年,多一個月都好。
鈴——
這時,電話又響了,楊子建拿起話筒。
“喂,子建在嗎,我是林逸。”
“我就是。”
林逸原來是代表橡樹文學社來找他抱怨的,今天一天比賽2班成績不錯,唐偉權跳高第一,班長王禹跳遠第一,汪灩500米長跑第一,張瑾100米短跑第二……另外搞笑版女籃也得了第一,總成績暫時排在第一。
林逸本來寫了一篇《足球少林》式的搞笑版女生籃球比賽報道,跌宕起伏,生動有趣,汪灩、張怡敏等同學看了大為贊賞,但這麼好的作品,居然被廣播室和校刊給槍斃了。
這使得文學會的人都明白,所有搞笑“抹黑”校園形象、學生形象的作品,都是登不上廣播的,廣播內容只要高大上、積極拼搏的內容。
這就導致內容有些千遍一律,嚴重打擊了文學社筆杆子們的積極性,他們發現,只要沒寫錯人名、沒有病句、沒有錯別字,然後送給廣播室歐陽茜就行了,等於簡單重複的機械工作,社員們自然沒了寫作興趣。
楊子建鼓勵大家道:“別灰心,校廣播和校刊不用的稿件,《橡樹》會用,張怡敏在你旁邊吧,你告訴她,把有校運會有趣的文章整理起來,下一期選用幾篇。”
張怡敏接手話筒道:“好的,林逸那篇就不錯,我覺得林逸不僅寫人物通訊不錯,其實他寫小說也挺有天賦的,當然武俠小說除外。”
大家一聽,精神又振奮起來,按楊子建的要求,去採訪幾名體育尖子生,特別要寫他們如何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還堅持鍛煉的,在分數為王的一中,這才難能可貴。
過了十分鐘,林老師穿著嶄新的中山裝,筆挺莊重地來湯家了。
楊子建看林老師的裝束,有種回校穿西裝的沖動,但想想還是算了。他在書房裡把自己的意見和林老師講了一下,最後道:“總之,海峽社非常講信用,稿費不用擔心被拖,加上可以出版我的散文集,您知道,我的家鄉景點還不出名,需要靠我來吹捧。”
林老師不悅地打斷道:“你家已經擺脫了貧困,為什麼還這麼在乎金錢?”
楊子建解釋道:“如果三重門出名,首版以後全捐給希望基金,到時版稅要打到市團委希望辦上,今晚的補充協議會增加這一條款,楚女本人就是團市委幹部,到時請她代表希望辦簽約。”
林老師震驚半晌,他還是第一次知道楊子建這麼熱心教育公益事業,非常感動,沉默了一會兒,眼睛微微濕潤道:“謝謝你,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我以前誤會你了,覺得你雖然聰明、有天賦、有幹勁,但缺乏公德心,生活作風也有些問題,少了一些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