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報紙文章儲存價值較低,讀者當天看完當天就扔,最多在報夾裡放上一個月,然後就捆起來堆在落角裡準備賣掉。因此,副刊文學也被稱為豆腐塊文學,亞文學,缺乏權威性,省級以下大部分報紙作品都難登大雅之堂。
雜志就不一樣了,作品精挑細選,有較大儲存和收藏價值,即使是老舊雜志,也有可能流落到二手書攤再賣一遍,至於二手報紙你看過有誰賣過的?古舊書籍收藏市場內,舊雜志照樣有人淘寶。
所以,省級作協的入會要求,從來不是看你在報紙上發表了多少作品,而是看雜志作品、獲獎作品,以及是否出版書籍。
錢麗非常羨慕地站在後面嘆道:“哇,真的是雜志啊,這才叫文學作品!楊子建,你真的成名了,恭喜啊!以後你成為像路遙、王朔一樣的大作家,可別忘了我們這些老同學!”
楊子建笑嘻嘻道:“哪裡,省級而已,《散文天地》還有點出名,算是小半個國級,但《閩省鄉土》原來叫《閩南鄉土》,八五年創刊,非常年輕,只能算是半個省級。”
汪灩走過來,毫不客氣地將兩個大信封拆開來,取出雜志,先翻到《南塘——千年閩學古鎮》的頁面,看了第一頁,文章內容簡直就是把楊子建所有家鄉散文簡化凝練在一篇文章上,做導遊詞都可以了。
正要認真翻看時,鈴聲響了,美術老師走了進來。
汪灩立即把兩本雜志帶了回去道:“我看完,下課還你。”
這還有自己發表意見的份嗎?楊子建深深地感到悲哀,就這是有女友的男生的無奈,特別女友和自己還是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宿舍區,從此學生時代再沒有了自由民煮,從此後宮的夢想始終懸掛著一把閃亮的菜刀……
林逸同情地望著楊子建……
錢麗則帶著淡淡的失落,如果……
張瑾冷哼一聲,直接無視……
今天的秋雨越下越大,南塘鎮籠罩在大雨的水幕之中,雜草叢生的馬頭牆、髒汙的青石路面、陳舊的滴水屋簷,這些景色彷彿一副優美清涼的水墨畫,一首婉轉懷舊的古詩。
進士巷,行人稀少,雨水把青磚和卵石路清洗得格外光潔,水澤反射著暗淡的天光。
常舒雨和楊子珍放學回家,兩人共撐著一把破舊的油紙傘。因為傘太小,兩人緊緊挨著,舒雨手攬著子珍的肩膀,而子珍則抱著舒雨的腰部,兩邊屋簷的水流形成兩道長長的瀑布,“嘩嘩”地濺起無數水花。
兩個小蘿莉怕雨水把衣服弄濕了,只好盡量走在路的中間,她們走得很慢,兩百米長的巷道,走了五分鐘,終於進入楊家的側門走廊,常舒雨收起了雨傘。
子珍看著已經濕透的硬底布鞋,炫耀道:“哥哥明天下午就回來了,鎮長會派車去接他。哥哥打來電話來,說會給我買一雙旅遊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