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九一之小作家> 第66章 揚名校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章 揚名校園 (1 / 2)

隨著楊子建發表作品越來越多,南劍一中二千多名同學那些懷疑的聲音基本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佩服和嫉妒。

不過,他們並不怎麼喜歡楊子建的作品,他老是寫他家鄉的文化散文,那些儒家文化、閩學名人都是“過去式”了,很難有代入感。

還好,楊子建吸收《南塘風雨橋》的成功經驗,後面一批南塘鎮、南劍市文化散文小品增加了一些“心靈雞湯”,這些雞湯有段子,更多名言,一小部分來自後世網路摘錄,但大多數卻來自《增廣賢文》、《菜根譚》等古代的心靈名著,再結合山水風物,來探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

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

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增廣賢文》、《菜根譚》這兩本綜合了儒道釋思想的通俗讀物,如語錄,如隨筆,簡煉明雋,兼採雅俗,是傳統文化思想的結晶和教人傳世之道,對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洞察社會,體驗人生,有著不可思議的感染力。

受益於後世資訊大爆炸,他擁有極大的閱讀量,要知道九十年代初,去圖書館或去新華書店,就會發現,這些傳統古典讀物不是很多。

因此,很多成年讀者産生了一些共鳴,來信與楊子建探討,至於一中也有少量擁躉,他們專門用一本精美的筆記本,摘抄楊子建散文裡面的古代格言,並請楊子建簽名。

好吧,楊子建這個剛剛加入市作協、獲政府部門認證的“小作家”,終於得到了全校同學的認可,有了固定的粉絲群,不乏可愛女生——當然啦,在保守的九十年代,在南劍一中這個“大軍營”裡,最不缺的就是嚴厲的老師和打小報告的班幹部,甚至還有舍長樓長充當老師的耳目,他們會瞪著楊子建的一舉一動——名氣越大,就越要擔負道德責任,這就是中國的傳統國情。

楊子建也沒心思和這些十幾歲的少女扯淡,一個汪灩一個張瑾不斷明爭暗鬥,就讓他頭大如鬥了,要知道,十四五歲的少女,介於未成年與成年之間,做事總是有些沖動。

比如中午,他去向張瑾請教一道化學題,張瑾為他解答時,圓珠筆故意將詳細過程繞來繞去,塗來塗去,最後楊子建明白是明白了,但解題過程居然可以拼成一個英語單詞:

foo笨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