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木匠> 第二十九章 與先生再重逢(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與先生再重逢(上) (1 / 4)

一九四九年秋,四十四歲的大虎又迎來了第三個女兒,取名三妮。

這一年的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了。

這個天大的好訊息,是大虎在給僱主家幹活的時候聽說的,僱主告訴大虎,新中國的主席叫,他是窮人的大救星,就是他把和他的軍隊趕到了臺灣,有了毛主席,咱們的日子有盼頭了。

大虎想,這個訊息肯定沙峪村的人還不知道,他要把這個訊息告訴鄉親,讓他們也高興一把,想到這,大虎抓緊時間把僱主家的活幹完,就跑回了村子。

大虎把新中國成立的事情先告訴了父母,然後又來到了金家的主事家裡,這裡有必要交代一下,原來韓、李二個家族的主事,因為年事已高,陸續的去世了,現在只有一個老金家的主事,身體還算硬朗,但也近八十的年紀,耳朵和眼力已經不行了,大虎進屋以後,看到了牆上掛著的的畫像,他坐在主事的身邊,大聲的告訴他:

“我跟你說件大事,新中國成立了,毛主席是國家主席,一會我把您老牆上的的畫像給揭下來,他已經被毛主席趕到臺灣去了。”

“什麼?跑了?我老親家給我這畫像的時候還說,以後能成大事,怎麼就跑了?”主事說。

“他是被趕跑的,今後毛主席會帶著咱們窮人過好日子,您老就等著享福吧。”大虎說。

從主事的家出來,大虎幾乎走遍了沙峪村的每一家,盡管大虎在跟鄉親說這個天大的好訊息的時候,他有點熱血沸騰,但是由於沙峪村太閉塞了,鄉親們的生活跟過去一樣,沒感覺到有什麼變化,所以他們並沒有想大虎一樣,對新生活有過多的期望,在他們眼裡,只要把莊稼和果園打理好,有個好收成,就阿彌陀佛了,至於外邊世界的變化,他們沒有心誠瞭解,他們認為這個自己沒有多大的關系。

但不管怎樣,大虎還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讓沙峪村的鄉親盡快了解到歷史的變遷,拉近他們與外界的距離,他認為他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因為他是沙峪村土生土長的人,他不願看到他的鄉親成為井裡的蛙,只能看到一小片天。

聽說政府要在山下的牛坨村,建一所大的中心學校,需要更多的木匠和泥瓦匠來參加學校的建設,大虎很想為建設學校盡自己一份力,他隻身來到牛坨村的中心學校籌備處準備應聘。

走近工地,有幾間簡陋的臨時房子,其中一間寫有‘籌備處‘的牌子,大虎心想,這可能就是招聘的地方,這個時候,從籌備處裡邊走出一個人,這個人的身影,大虎似曾相見,他好奇的緊走了兩步,當他走到那人跟前的時候,愣住了。

誰呀?就是十幾年未見的張先生。

張先生也認出了大虎,十幾年不見,歲月的痕跡改變了彼此,當年意氣風發的張先生,如今成了滿頭白發的有點駝背的慈祥老人,當年的毛頭小夥大虎也已人到中年,歲月也寫在了他的額頭上,倆個人相互打量著對方,或許都認為對方改變的太多的緣故,兩個人都太激動。

張先生趕快吩咐王幹事,去夥房弄幾個小菜,說他要和大虎好好的敘敘舊。

大虎迫切的想知道,先生和他在棺材鋪一別後的經歷,先生同樣關心大虎後來的境遇,還是在大虎迫切的期待中,先生先講述了他的經歷。

張先生告訴大虎,他把大虎帶到棺材鋪以後,就回到了學校,他辭去了總務科的工作,把重點轉向了教書育人以及和他的‘朋友’商討重要的事情上,他說他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最充實、最快樂、最陽光、最幸福。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先生認為的好時光,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鬼子給破壞了。

先生記得,那天正是午休時間,孩子們在操場上盡情的玩耍著,老師們則享受著午間的陽光,在操場邊悠閑的散著步。

突然,一群全副武裝的鬼子闖進了學校,老師和孩子們被這突如其來的陣勢嚇呆了,短暫的平靜過後,有的孩子開始大哭,還有的孩子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拼命的往教室裡跑,總之,操場一片混亂。

鬼子見狀,端著機槍就朝操場掃射,緊急關頭,校長和張先生挺身而出,他們走到鬼子跟前,警告鬼子不要傷害孩子,隨軍的翻譯跟為首的鬼子頭目耳語了幾句後,翻譯告訴校長和先生,只要服從皇軍的命令,他們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翻譯官高舉著喇叭,沖著操場的老師和孩子們開始喊話,內容是,皇軍把日本先進的文化和文明帶到了中國,是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而建立共榮圈,要從孩子抓起,從現在起,這所學校就被他們接管了,孩子們上課要學日語,老師更要帶頭學,最終要達到學校人人會講日語的目的,這是大東亞共榮的組成部分。

張先生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這是什麼狗屁理論,我們在自己的國家,憑什麼要接受他們的教育,說他們的語言,他沖上前去跟鬼子理論,哪知,還沒說幾句,幾個鬼子就把先生打倒在地。

看著被打的渾身是血的先生,想到學校裡無辜的孩子們,校長只好委曲求全,答應了鬼子的要求,老師們把先生抬回了宿舍,並幫助先生處理了傷口。

校長在看望先生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無奈告訴了先生,先生表示,他理解校長的苦衷,沒有什麼比保住學生的生命更重要的,不過,他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孩子們正是學知識長腦子的黃金時段,如果過早的讓他們接受了日本所謂的文明文化,會在孩子們的心裡播下不良的種子,長此以往,會給他們的身心帶來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對國家的未來百害而無一利。

校長同意先生的見解,他表示,身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一校之長,他不會讓鬼子的陰謀得逞,表面上的屈服,並不代表絕對的服從,接下來他會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商量對付鬼子的辦法。

先生的傷養好了以後,本不想繼續留在學校,因為他實在不忍心看到孩子們每天讀日本的教材,說日本的語言,他想投身抗戰,用滿腔的熱血跟鬼子真刀真槍的戰鬥,他把自己的想法彙報給了上級黨組織,黨組織很快回複他,學校同樣是抗日的戰場,在學校同樣是參加戰鬥,而且是一場特殊的戰鬥,因為它關乎著保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張先生接到組織下達的任務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組織師生跟鬼子的戰鬥,並且把保護師生作為重要的工作。

“這麼說,您又留在了學校?”大虎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