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明朝南北科舉之爭,由來以久。
早在朱元璋的時代,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會試,以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後發榜,劉三吾為第一,取錄宋琮等51名,是為春榜。
因所錄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稱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為歷科所不見。
後來,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聯名上疏,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複閱落第試卷,增錄北方人入仕。
以韓克忠為第一名﹑王恕為第二名﹑焦勝為第三名,是為夏榜。因所錄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稱北榜。
1397年發生的,“南北榜”之爭。其實並不是一場,科舉舞弊和反舞弊事件!
甚至於為此,還搞了分南北取士之先例!
但是,有道是久而久之,必然歪風勝過正氣。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傳了這麼多明朝皇帝,後面的皇帝又一個都不如一個。名副其實的是豬皇帝,自然這好的政策,也在後來的東林黨人干涉下,慢慢消失了。
於是,分南北取士之先例,也就消失在了歷史中。
按理說,朱子龍只要恢復分南北取士之先例,就可以了
。
但是,他為什麼不呢?
原因,來自於他的現代人思維。哦不,應該說是痛恨朱元璋的這種政策說起!
在穿越前,朱子龍也曾上過大學,高考時因為國家有政策,會照顧一部分特殊的學生,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地域性加分政策。
於是,許多本來能夠上好大學的學生,就像朱子龍一樣名落孫山了。
南北分榜,估然不錯。但是,如果不設個下限和上限,那麼對於朱子龍這種前世有陰影的人來說,自然是不把他變化一下,就不舒服宕機。
做皇帝十幾年了,朱子龍是能當耍手掌櫃,絕不親自出馬。
要他像朱元璋一樣當個工作狂,那簡直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朱元璋當年最瘋狂的時候,每天批閱上千份奏章,就這樣他還有功夫處理其他政務。每天只睡覺四五個小時不到,比後世的周總x理還瘋狂。
就這,他還活到了八十多歲,簡直就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