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調查結果,如果有不公之處。
事必會引的北方舉子,帶動整個北方士族對朝廷的反抗,帶來難以估計的物質和精神後果。
今日早朝,人人都知道要議論這樁大事。
因而,也沒有人不識相,弄些亂七八糟的事去請示皇帝。
少時,調查組的官員上前道:“臣張可為,奉旨查閱闈科考案之事,今日復旨。”
張可為說完,把笏板往腰帶上一插。取出幾份捲成筒兒的試卷,捧在手中,高高舉起,再次說道:“皇上,朝廷取試,務求公道,以服天下。臣等數十人,遵皇上旨意,仔細複審,特別留意北方舉子的試卷,經反覆品鑑,找出多份試卷,可為國之人才。以其才華論,臣等以為可以中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話一出,百官譁然。
這話等於潛臺詞就是,北方舉子就算有才者很少,但也不可能中舉者這麼少,顯然其中有問題。
什麼問題?
當然是可能有人循私枉法了。
老司機殿上一陣騷動,百官相互間面面相覷。
下一秒,朱子龍的皇帝分身,把御案一拍,指著一名閣老,怒道:“方學士,早幾日,朕就收到密奏,有人把你告了,說你與前任主考官串通一氣,因你一向在朕身邊行走,朕還不信,想不到……果如其言!現在,你可有何話說?”
那名方閣老又驚又怒,連忙辯解道:“皇上,這是蓄意汙衊!”
“依臣看,北方讀書人不能上榜,非是我等舞弊,原因實則有三。第一,北方受元人統治百餘年,金人、元人俱是蠻人,不興禮教,故而民間向學之風不盛,北方舉子文學根基不如南方人。”
“第二,則是太窮。相比南方,北方人窮者居多,念不起書,求不起學,故而此消彼長之下,高下立見。”
“第三,北方人不熟悉新的科舉制度和內容,畢竟我朝已遷都南方。北人不解其竅,不習技巧,縱具真才實學,亦難中舉!”
張可為此話一出,龍椅上的朱子龍愣了,其它人也愣了。
細細想來,似乎感覺他的反駁很有幾份道理。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