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不與民爭利,鼓吹加徵農業稅,可見多麼的虛偽和齷齪。
在朱子龍穿越來到明朝前,明朝後期有一個“怪現象”——任何國家加強對私人經濟活動控制的政策,任何國家試圖增加工商業稅收的行為。
都必然遭到他們在朝廷的利益代言人——東林黨和其它黨的堅決一致的抵制排斥。
“不與民爭利,藏富於民”,幾乎成了他們無往而不勝的理論法寶。
“農本商末”在他們那裡的意思,僅僅是你國家要打,就只能打農業的主意。你要增加農業賦稅,可以商量,你如果想要增加工商業稅收,那就休想!
“不言利,只言義”,那都是對國家政府,對皇帝說的話。意思是你政府,你皇帝只要說說義就可以了,來說利就不好,就不光彩!
透過“廷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東林黨終於在萬曆死後,第一次把持了朝政。
現在,朱子龍好不容易把東林黨打的四分五裂,讓他們沒有以前那麼大的勢力了。
其它黨的官員,則還不成大氣候,想用不能與民爭利來當藉口,這怎麼可能會讓你們成功?
有種就來呀,你和我講道理,我就和你講法律,你和我講法律,老子就和你講刀槍。反正就是秀才撞見兵,有理沒理,都不聽。
不怕死的,就來!
什麼管理天下不能沒有你們這些人,現在朱子龍只是冷笑了,再過一年,各試點科舉就大行其道。
三年一次,變成一年一次,少了你們這些舊官員,正好給新官員聽話小弟們讓位。<的怕誰?
對於,慢慢失去作用的舊官員,朱子龍現在是越來越瞧不上眼了。
自然,他們的怒吼聲,聽在朱子龍耳中,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直接無視。
不過,就在朱子龍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
第二次入山避難的李自成,帶著五百多個騎兵,經鄖陽、均州到了河南。正好趕上又一次受小冰河期影響,河南旱災加蝗災。於是,李自成,一口氣就把隊伍又拉起來了。
此時,河南的情況如何?
除開已經跑路的,和到了山東的,還有餓死的。殘存的不開腔的人,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糧價爆漲十倍不止,一斤米的價錢,達到了幾百錢。換成今天的價格,就是幾百人民幣一斤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