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龍的話裡匿刀,暗示文官們其實不是個東西,軍權還是集中在皇帝手中為好,或者可靠聽話的人手中為好。
以文控武,看似省心,卻是隱患重重。
不得不說,朱子龍用心也是良苦之外,也同樣狠毒的。
而皇后此時,也是給雷的不輕,久久的陷入了思索之中,競然不記的回答朱子龍的話。
見此情況,朱子龍知道皇后要時間消化這些,交奏摺交到龍桌上,然後輕輕的退去了。
朱子龍最後暗示,以文制武不好,其實是為了自己。
他自己就是現在最大的武將,如果還推行以文壓制武將,他還怎麼混?
中國歷史上,是從宋朝開始採用以文制武的。
因為,五代十國,兵禍連綿,當皇帝是個高危職業。藩鎮節度使在外擁有重兵,一些宿將在中央典領禁軍,對於手掌兵權的這些人來講,過把皇帝癮是潮流所向。
趙匡胤就是以殿前都檢使,這一武將的身份發動兵變,取代後周的,他當然越發明白兵權的重要性。
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想方設法削奪兵權,併為大宋王朝立下了“重文輕武”的家法。
但是,這樣一來,對皇帝是有好處了。
卻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講,卻是好壞難知了。
在宋朝之前,無論漢唐,在內部穩定的情況下,從來都是把北方遊牧民族趕著玩兒的。
幾乎都是,這些少數民族,每次剛抬點頭又被中央王朝打回去了。雖然漢人體格不如遊牧民族,但是中央王朝的軍隊,領袖的素質和作戰能力是遠遠高於對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等到了,宋朝,實行了以文制武,文官帶兵打仗,從此,中華王朝再也無法抑制北方民族的發展,被兩次征服。
明朝後期,讓清朝撿了大便宜,就是一個鐵證。
真到後世21世紀的新中國,中國人仍然是感覺,還是生活在恥辱之中。
要不然,大佬們也不會天天叫道,要大家支援中國夢了。
總的來說,文武要平衡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