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百官都認為滿桂要受處罰的時候!
下一秒,朱子龍的皇帝分身彷彿沒聽懂滿桂的潛臺詞一樣,反而是笑眯眯的解釋道:“滿愛卿,你不要忘了,是寧前道自己提出這個修建寧錦防線的建議的。既然他敢提出這個建議,那就證明他有把握守住。”
“反對放棄錦州的人那麼多,卻沒有一個敢去守錦州的人,倒不如讓他去試一試,你說呢?誠然,打仗不是兒戲,但也應該承認,打仗本生就是一種冒險吧?讓他自主修建這座錦州城,山海關之北多一個緩衝區,有何不可?”
皇帝都指名道姓了,滿桂讓朱子龍這麼一解釋,也有些暈頭轉向了。
再想想,自己和袁崇煥確實是相互看不順眼,僅如此,也罷。
想到這,滿桂站起來,退回了隊例之中。
袁崇煥和滿桂的恩怨,由來以久,人人皆知,最早則要從寧錦大捷說起。
當時黃太極猛攻錦州,袁崇煥躲在寧遠城裡毫無辦法,且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浴血死守。
這種情形,像極了甲午日清戰爭中,李鴻章對北洋水師所謂“如違令出戰、雖勝亦斬”的荒唐命令。
看不過去的滿桂,公然違抗袁和監軍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經過滿桂的血戰,再加上後金軍猝不及防沒料到明軍敢出動出擊),才有了寧錦大捷。
然而,因為袁崇煥和東林黨關係密切,又提前送了重禮。最後兵部竟然將滿桂將軍違抗袁崇煥命令,冒死出擊後取得的輝煌戰果,統統加在袁崇煥的頭上。
是問,滿桂會服袁崇煥嗎?
所以,二人之間的恩怨,自此產生。
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同在關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連,被傳首九邊。
袁崇煥受到牽連,暫時罷官回家。在被罷官後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誤國之罪,而是恨上了滿桂,認為是滿桂違令出戰才導致自己被罷官。所以在他重新上臺以後,處處和滿桂作對,將滿桂打成王之臣一黨,將他降職調往山西大同。
滿桂作為為大明立下無數奇勳的猛將,在毛文龍死後是奴酋最為畏懼的明軍將領,卻被調離抗奴前線。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袁崇煥為了私怨,而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的心性。
根本算不上什麼狗屁民族英雄!
朱子龍從後世穿越而來,當然不會受到袁崇煥和東林黨人的一葉障目。
所以,現在他看似同意了袁崇煥的五年計劃,卻是從心裡不打算給一分錢。而且還把和他不對付的滿桂治好重傷後,重新起用,扔回去,給他來個噁心死你!
要知道,滿同志在邊關可是同樣大有人脈的。
邊上,看似這個論調要統一了,周延儒站出來疑惑的問道:“皇上,若是讓袁崇煥掌管寧遠、前屯和錦州的關外之地,甚至封他為遼東巡撫也不無為過,對他委以關外土地軍民錢糧的全權。這麼一來,遼東經略使的位置放到那裡去?”
周延儒這一問是很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