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軍營由馬軍、步軍組成。節制中外諸軍,京城內外接大小二場,分教48衛卒。成祖北遷後,增為72衛。除在京衛所外,每年又分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兵16萬人,輪番到京師操練,稱為班軍。
理論上,平時操練營陣,皇帝親征時,大營居中,五軍分駐於外,為作戰主力。
當然了,老話說的好,理想總是豐滿的,但現實總是骨感的。理論上的資料自然當不得真,如今明朝後期五軍營的戰鬥力,可能只有明初的三分之一。
嗯,能有三分之一,估計都算不錯了。就這還是因為靠在皇帝邊上不遠,工資得到保證的情況下。
再看京營中的三千營,明永樂時京軍三大營之一,以塞外降丁三千騎兵組成。嘉靖中改名神樞營。
之所以叫三千營,是因為組建此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
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當年永樂大帝朱棣手下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只於到了現在嘛,嗯,應該馬還是那些好馬,但是上面的騎馬人,就,呵呵,呵呵,呵呵了。
京營裡的三大營最後一營,神機營。嗯這個容易理解,就是火器部隊。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
永樂八年1410年)徵交趾今越南)時,朱棣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明成祖在親征漠北之戰中,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
神機營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杆(步兵火銃);大連珠炮200杆(多管火銃);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銃);鳥銃1080枝(鳥銃手1080人)。
其他的都是長槍手、藤牌手等等只裝備冷兵器計程車兵;以及大將軍炮等近百門!
根據以上可以看出,明軍裝備的鳥銃並不多,主要以連發近戰的3眼槍為主。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區天氣嚴寒、風沙大不適合使用鳥銃,因此大量裝備三眼銃,而南方地區則適合大量裝備鳥銃。
算起來,神機營的戰鬥力是最強的,當然只是比較起其它營來講,稍強而已。
如果比起朱家軍和邊軍來,又差了一二個檔次。
畢竟京營中有許多勳爵的後代,那些人二三百年下來,不少人成了混吃等死的人物。
三大營初建時,頗有戰鬥力。土木之變中主力損耗殆盡。景泰時,兵部尚書于謙對京營編制進行改革,於三大營中選精銳十萬。分十營團練,以備緊急呼叫,稱十團營。
在南京,因為南京是大明的陪都,也就是第二國都,所有在那邊也有第二京營存在。
南京京營,永樂時,設守備官節制。洪熙初,以內臣同守備。宣德末,設參贊機務官。景泰間,增協同守備官。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南京京營主要負責在大、小教場操練南京諸衛所輪班官軍,同時操練的有南京神機營。
時至如今,由於朝政腐敗,營帥貪殘無能,京營戰鬥力每況愈下。
朱子龍有心整頓一下京營,哪怕不能重新讓他們振作出大量戰鬥力,只少能增強些守城能力也是好的。
(未完待續。)。
<!over>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