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198)仲春二月,天氣微冷,雨水紛紛,隨著中原、河北、江淮各州郡逐漸撥亂反正,漢軍平定了諸侯之爭的兵連禍深。
尤其是淮南百姓,去歲難得過一個好年,不僅頭頂沒有了袁公路的強徵暴斂,連平時巧取豪奪田地的豪強也被剿滅不少。
原本來不及逃難的黔首百姓,驚奇發現徐州與豫州打過來的漢軍,並沒有貪圖他們最後的餘糧,哪怕被徵調為民夫運送糧草與軍械、還有各種物資等輜重。
也沒想到漢軍竟還管飯食,雖說發放的叫什麼饢餅,餅又大又可飽腹,就是吃多了,便極其口渴,攜帶亦有些不方便,只能用草繩綁在身上,到了進食之際,再解下吃幾口和以水漿,待微飽後,再將饢餅小心翼翼地收起。
漢軍後營的膳夫,五天發一張饢餅,他們省點吃還能留下三分之一,剩下的等服完徭役還能帶回家,家中正好缺糧。
那時隨著各地望風而降,漢軍的刀劍、槍矛折損與消耗也變少了,對於徐州的軍械需求也漸漸減弱,因此許多民夫被遣送回去。
這些人帶著被汗水打溼的饢餅回到鄉里,把在軍營的所見所聞,興高采烈地和鄉親父老訴說,還將藏起來的饢餅,高舉給眾人看。
不少人都難以置信,這可是破天荒的事,從前服徭役做民夫,還要自己帶乾糧,若運氣不好,還要衝在最前,而現在的漢軍竟然主動發糧。
訊息一傳十,十傳百,不止躲藏起來的百姓,連逃回鄉里的袁兵,都踴躍前去投軍,哪怕做役夫也願意。
他們實在不想再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去的百姓越多,就越捲起來,生怕漢軍不要這麼多人,什麼活都要搶著幹。
一路向西的劉馥也及時投於管亥軍中,藉著沛國人士的出身,又熟悉當地的地形,主動為攻打淮南的漢軍帶路,憑著屢立軍功,最後成功試任縣令。
治理六安縣以來,數月撫卹百姓,已然頗有名聲。
此時劉馥正在與縣中掾吏交談,肅然道:“大王見淮南多地鄉縣十室九空,故下令免除賦稅二年,以此恢復民生,但本縣稅收卻難以補充穀倉,應當如何是好?”
治理民生,也需要用錢穀,現在沒辦法收賦稅,倉庫裡的錢是越用越少,要是伸手向郡裡索要錢財,那就是顯得他無能了。
眼下他還不是正式縣令,還在試任期間,若這樣一來,豈不是讓張太守印象變差?
掾吏想了想,拱手說道:“縣中度田收了不少田地,其中更有許多官田,據聞在青州有官吏並不僱傭百姓,反而親自帶著屬吏開墾官田,我等亦可效之。”
“其次減少多餘的小吏,鄉官也能節省財帛,淮南原本富饒,只要撐住前頭數年,後邊必會穀米豐收。”
劉馥也不由點頭,忽然聽見外頭響起沉重鼓聲,是雒陽公文到了。
他反應過來,立即起身帶著數名掾吏,帶著印板對泥印,確定無誤後拆開查閱文書。
就這一看,卻讓劉馥的瞳孔微微一震,嚇得不由變了臉色,他倒抽涼道:“傳國璽找到了,大王欲在雒陽議重修漢記?”
震驚之餘,馬上反應過來,抬起頭對楞住的掾吏,心急如火喊道:“快去準備文牘,我要上書勸進!”
“如此大事,萬不可缺我劉馥!”
隨著雒陽的文書送達各地,青州、兗州、徐州、豫州、冀州、幽州、荊州、揚州等地,共計八州四十六郡國,五百六十八縣的官吏們紅臉赤頸,驚喜欲狂,先後聞風而動,皆上書漢王,望大王能早日奉承宗廟,興立社稷,躬率眾賢,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