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孟春正月十八,風和日麗晴朗,微風吹拂,雒陽城外草長鶯飛,春意盎然。
四面城門十二座,東城垣三門,自北向南依次為上東門、中東門、耗門。
西城垣三門,由南向北依次為廣陽門、雍門、上西門,北城垣有兩門,由西向東依次為夏門、谷門。
南城垣設四門,自東向西依次為開陽門、平城門、小苑門、津門,十二城門每門各有三個門洞,平時關閉中門洞,開通兩邊。
城內的南宮和北宮分別佔據了南、北兩半部分的中心位置,宮牆佔據面積很大,牆殿堂樓閣鱗次櫛比。
不過此刻在董卓的焚燒之下,都已成了殘垣斷壁。
雒陽內外帶甲持械的軍士,人人皆滿臉肅然,像山峰一樣高聳而堅定地直立著。
近來的雒陽彷彿恢復了,十年前那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即便只是重建了四分之一,南、北兩宮中的前殿、樂成殿、靈臺殿、嘉德殿、和歡殿、玉堂殿、宣室殿、雲臺等諸多宮殿庭院、池園還未來得及修復。
許多殘破的城牆,僅僅只是堆了土壘與木柵,進行填補整修。
雒陽的街道上人稠物穰,正是熱鬧之時,為了不錯過玄德公的封王盛事,不少士族與豪族,攜帶著自家的親眷,奴婢與僮僕,還有一些隨從乘坐馬車,在臨近京畿之地的潁川、陳留、河內、以及南陽、甚至幷州上黨郡提前趕來。
有些豪族一到雒陽才發現,城中的宮殿幾乎沒有修繕,有的是已經被拆除的閭巷牆垣,新建的宗廟、社稷、道路,以及整修和擴大了百姓的居住之地。
除了從洛水修建水渠,引水進城以外,還大力開鑿了近三百九十口的水井,以解決城中百姓用水問題,水井不同於各處常見的圓形與方形,反倒是中間有了十字,形成一個田字形的井口,無論百姓還是軍士在城中打水時,四口皆可用桶取水,提高了使用效率。
水井附近有劃分的黔首百姓居住區域,眼下城內百姓較少,因此許多屋舍都租賃了出去。
其中租賃最多的便是來自中原各州的坐賈行商,如荊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甚至幷州的商旅在此販賣馱馬、驢騾、牛羊,有的在此販賣布帛細絹,有客商在儈賣粟米與小麥、也有青州商徒在此買賣改良後的左伯紙、茶葉、細鹽、糖。
尤其是擺出來的那稀少葡萄酒更令人矚目,當初十常侍之一的張讓權傾天下,多少人想要賄賂而不得,扶風平陵人士孟佗用一壺葡萄酒,以賄賂宦官張讓,終獲得涼州刺史之職。
自從張騫鑿空西域,各種稀奇之物流入漢地,就包括了蒲陶(葡萄)酒,流進便深受權貴的喜愛,可惜因種植影響與釀造方式,漢人自己釀造果酒,要麼口感不佳,要麼數量稀少。
見青州竟然有蒲陶酒,荊州當地趕來計程車人皆忍不住駐足觀望,在荊州蒲陶可是稀奇之物,平常可根本看不見,也就在雒陽能夠看到。
“始宗,真沒想到雒陽會來如此多的販賣客商,我聽聞待京都修繕後,百姓與官吏都可定居城內,城外破損的城牆,之所以還未修復,就是為了便於日後拆牆擴充雒陽城。”
“聽說欲將雒陽變成能容納數十萬人口的都城,諸多已然荒涼的苑囿如靈囿、芳林苑、西苑、鴻德苑、靈琨苑、菟苑等擴進城中,為里巷院宅所在。”
“倘若雒陽修繕完成,必然會遠超過昔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