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三十七章 司馬仲達其心歹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三十七章 司馬仲達其心歹毒 (1 / 2)

劉備聽完司馬懿的彙報,遂起身笑道:“看來仲達已熟練掌握治理胡人之法,沒有一味地講究殺戮了,朕心甚慰。”

這樣的一番話,讓司馬懿聽得尷尬地笑了笑,拱手恭敬說道:“陛下,往事何須再提,懿略有偏激,幸蒙陛下教誨,方才革心易行。”

那時匈奴投降不久,他窺視到了對方的虛弱之際,便立即上書給漢王,為了避免將來胡患日益嚴重,不如直接尋一罪名出擊匈奴,用斬殺殆盡的方法,迫使對方從幷州退出。

當年南匈奴進入漢地,才不過三萬四千戶,二十三萬七千餘人。

如今恰好百年,聽說人數卻翻了快兩倍,還有北邊的鮮卑也想往幷州遷移,使匈奴不得不繼續南下,幷州雖為漢家州郡,但胡人的總數卻還超過了涼州。

司馬懿先前在河內溫縣家中,親眼見過了匈奴人掠奪百姓為奴之事,又被漢王闢去過幽州、關中,最後又回到河東為縣令,途中見過了不少胡人為禍造成的狼藉,多數是語言不通,風俗各異,騎馬行兇導致。

於是司馬懿思考得出了結論,胡人與漢人最關鍵之處不同,就是因他們有馬匹需要放牧,不像黔首百姓,不服徭役都無需走動,只需待在鄉里或縣城附近。

放牧就能輕易瞭解到周圍郡縣守卒的虛實情況,再加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水草欠收就會作亂,漢軍至則畏服,漢軍離則復叛。

與其如此反覆,倒不如直接用弓弩反向徙戎,當年怎麼遷進來,現今就怎麼遷出去。

何況以漢家的實力完全能做到,只要暫緩各州郡度田,就能讓天下同心協力,把匈奴與鮮卑逼迫出長城以北。

那時朝堂對匈奴部落編戶齊名的詔令還未下來,於是司馬懿洋洋灑灑提筆寫了足有三千字的徙戎奏疏,建言天子趁著大漢國力強盛的時候,把事情給辦妥,至少能免除子孫百年之憂。

在朝堂之中也引起了熱議,司馬仲達之名也隨著徙戎奏疏,被朝廷官吏所盡知。

出名的同時罵名亦隨之而來,有官吏怒道:“此人名為漢室,實則誤國也,一旦開始徙戎匈奴與鮮卑,北地的漢軍必將無以卸甲,馬亦不可取鞍。”

“連天子也不能穩坐於京都,終此一生如高祖般成了馬背天子。”

“陛下雖率軍百戰百勝,但草原卻不同於漢土,不在於出征,而在於索敵,倘若大軍征伐塞外一無所獲,縱使中原糧草富饒,亦不可持久。”

“就算衛、霍二人復來,北伐能獲得牛羊畜牧,可對天下百姓終歸是苦不堪言。”

“司馬仲達毫無憐憫之心,此人日後若為重臣,漢室萬民必將遭難。”

司馬懿在河東聽到這樣攻擊犀利的話,頓時就不樂意了。

他立即黑著臉,派人去打聽到底是誰說的,知不知道這樣一番話,傳到陛下耳邊,能讓我在縣令位置上多幹幾十年。

人生如白駒過隙,光陰易逝,怎麼就專衝我來了,莫非想與溫縣司馬氏為死敵乎?

結果派人一打聽才得知,是雒陽的盧太傅當場拍案怒罵,嚇得其他官吏皆不敢接話辯駁。

獲知此訊息的司馬懿,冷汗如雨從額頭冒出,快速把隨從召回,然後書信給天子與盧公,仔細解釋徙戎之事。

與此同時,阿翁司馬防和兄長司馬朗的書信先後到達河東,尤其是司馬朗在書信裡把司馬懿罵得狗血淋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