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玉則依舊眼神淡然:“你來此,可是欲與我共論天下大勢?”
“朝堂上官宦爭權奪利,朝堂外天災連綿不絕,我大漢自光武中興以來,二百年中從未像現在這般衰弱。”
遼東王劉倦嘆道,“若是再不尋找破局之法,大漢恐怕真的要亡國了...”
劉玉淡然說道:“既然如此,那何不坐視其滅亡?”
“嗯?”
遼東王的面色冷了下來,“汝此言何意?你我皆是靖祖的後人,匡扶漢室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使命。凡靖祖之後,雖死不敢亡匡漢之責!”
面對遼東王的鋒芒,劉玉卻表現的依舊平靜。
他淡淡的說道:“我從未忘記血脈裡匡扶漢室的使命,但我認為,匡扶不如復漢。”
“我久隱於遼東,不如你那般瞭解如今的天下大勢,但我只從你的言語中便可得知,如今的大漢已經病入膏肓不可救藥,若非如此你也不會遠赴遼東尋求靖祖旁系的幫助。”
“大漢就像是一株參天的大樹,在他繁榮昌盛之際,就算是有些疾病,也可以將蛀蟲揪出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可如今這株大樹已經腐朽至極,枝葉枯萎,甚至連根脈都已經斷絕。就算把那些爬在樹身上吸吮養分的蛀蟲全部揪出,大漢也註定會走向滅亡。”
“時也、運也、命也,大漢將亡,此乃天命,想憑一己之力扭轉大局,實乃痴人說夢。”
“若要拯救大漢,唯一的正確選擇便是效仿當年光武中興之事,重造大漢!”
聞言,遼東王劉倦久久無言。
他用深邃的眼眸看著面前的年輕族兄,對方的這番言語也讓他明白,二人的信念雖然一致,但理念卻是不同的。
作為靖祖的後人,他們的信念都是匡扶漢室。
但遼東王劉倦的理念是,輔佐漢帝整治朝堂,效仿當年的靖祖,替大漢掃除惡疾,復興漢室。
而旁系族長劉玉的理念是,任由現在的大漢滅亡,然後再重新擁立一位漢室宗親,重建大漢!
他所求,乃是三造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