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一瞪眼:“慫蛋!三奶奶不管外頭的事,三爺又只聽三奶奶的,這邊院子不靠著你我,豈不是要被外人欺負了去?你瞧著那邊,下個蛋就這麼折騰,要是生出來,還不定怎麼著呢。要我說,直接給她來個狠得,壓服住了,也就老實了。”
陳力不服,朝天翻了個白眼:“你可算了吧,你是叫石榴,腦子裡頭總不能也裝著石頭吧,這事兒,依著我說,告訴三奶奶就行了,反正我認的主子就三爺,嗯,再加上三奶奶,其他人,那都不沾邊的。你呢,是夫人給三奶奶用的,可你也別忘了,三奶奶不是沒打發出丫頭去,你覺得沒了你,她是能吃不上飯還是穿不了衣?你有事不告訴你正經主子,反而往外說,這是啥,這就是他們說的奴大欺主。”
一頓數落,把石榴的滿腔雄心都說慫了,竄上跳下的心思也沒了。
屋裡韓銘:“姐姐,我先睡一會兒。”他在學裡,喝的都是醒神的濃茶,勉強支撐著,不在課上睡,但是精神是很受打擊的,實在是先生教的,他理解不了。
繪之看他這麼可憐,也說不出別的話來,只好道:“那你睡吧,一會兒叫你起來吃飯。”只要不上學,就生龍活虎,只要上學,回來便一副被榨幹的樣子,也是沒誰了。
韓銘睡覺,手伸出來扯著她的衣擺,繪之便坐在床沿上,開啟他的書包,翻看今日所學。
繪之在學業上,受範公的影響比較深,但範公有一處好處,他不攻擊跟自己不同的理念,反而提倡相容幷蓄,鼓勵繪之有自己的想法。
上次繪之跟韓銘的夫子說了那一番話之後,不由的對他這個人多了幾分好奇。
這份好奇,隨著夫子對功課的深入講解,更是加深不少。比如,他在課上講了孔子孟子,仁、義,但課下佈置功課,題目卻是從《荀子》裡頭出。
不由得繪之去好奇,或許夫子其實沒有那麼認可孔孟的“仁義”之說,反而提倡荀子的“人性本惡”。
要繪之自己來說,她其實更覺得荀子說的有道理。
今人之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但偏有個範婆,簡直就是荀子的反面教材,她柔弱,她無私,她還心地善良,任勞任怨,在繪之心中,範婆是比聖人還聖人的存在,是動搖她堅定支援荀子理論的攔路虎。
夫子這種明面上教孔孟之道,私下裡其實在引導大家思索荀子主張的行為,在正統的儒家眼裡肯定是大逆不道的,可在繪之看來,這個夫子就還蠻好。
大多數人,本來就是自私的,在她看來,痛苦的根源也大多在此,我們都想得到,都不想失去已經得到的,但若是你有他無,他便想得到你的,若是你因此失去,他得到了,那麼你痛苦,反之,那麼輾轉不可得的就痛苦,而從這一點上,繪之則更喜歡墨家的理論多些,因為墨家反對不勞而獲。
世上最快樂的,是看著自己辛苦勞動有所收獲。
最最快樂的,是守著爺娘,看著自己辛苦勞動有所收獲。
想到這裡,再看一眼陷入熟睡仍舊不肯鬆手的韓銘,她心裡竟然也起了一點期盼:“嫁給他,其實不算太壞,要是他願意,帶著他一起回到父母身邊,也不是不能籌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