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撞貢院自然以弱勢群體眾考生失敗而落幕告終,可鮑錦不依慣例安撫落榜考生的不良名聲也不脛而走,迅速的傳遍大明各地,受到了不少各地名士宿儒的點名批評和厲言指責。
鮑錦回到住處後,越想越覺得自己的做法太過份,越想越覺得自己故意打壓孫山的名次,與他以前的為人處世風格大相徑庭。
甚至讓他有些憎恨自己的一時私慾作祟,產生了猛烈的自責之意。
最終鮑錦的耿直性情戰勝了自己的自私心理,立刻親書一封告罪奏書,向京城的正德皇帝自陳其罪過,給予鮑錦一個公正的懲罰。
貢院鬧事的風波傳來,孫山也不敢隨便出去,不管鮑錦如何表現出格,孫山都沒有想到是鮑錦暗中掣肘自己。
考生們公然提出要查閱孫山的試卷,也未必是對他抱有好感,可能是想將他作為引發重大事件的導火索。
同時孫山認為此舉必定會引起鮑錦對自己的忌恨心,會在暗中報復自己,不管怎麼說,孫山已經成為雙方爭鬥的犧牲品,遭受到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雙重打擊。
因為他的實力太過於弱小了,只是一個農家貧窮子弟出身的副榜舉人,無論是在大明官場和民間都沒有什麼勢力,只能被動的呆在家中等待著官府的裁決。
這種被人欺負打壓卻無力予以反擊的被動局面,讓原身的孫山更加對追求權力的慾望愈演愈烈,甚至是越發的極為求索。
他極為渴望有一天能夠大權在握,不再受到他人的左右和欺辱,光宗耀祖流傳青史。
夜半時分,孫山手拿著柳素仙退回來的書信痴痴發呆,心中很不是滋味,甚至有些兒惱羞成怒。
在這些時日裡,他經歷過科考場上和大明官場上的雙重洗劫,對人生本就操持著有些偏激心理,一心想予以報復的態度。
好在有孫禪那些穩重平和與人為善的記憶碎片依然殘存,以及他不喜與人爭鬥的習性予以調和,否則少年氣盛的孫山必會因此事走上另一條不擇手段追求權勢的極端道路。
現在柳素仙不回隻言片語,又退回了孫山的書信,讓孫山極為懷疑柳素仙是不是早已知曉自己科場受挫的訊息?已芳心另顧,不想與自己多加交往。
不過孫山仍然決定回家途中,去青州府看望一下柳素仙,完成自己昔日做出的承諾。
無論當初匆匆一唔時,雙方的言語有多麼的曖昧不明,他都不想做一個不守諾言的無恥小人。
至於柳素仙究竟做出何種選擇,孫山還真的沒有太過於在乎,畢竟二人交淺情薄,還犯不上為此等事情困惑心傷。
若柳素仙真得不看好孫山,己經和別計程車子心生愛意,孫山會真心祝福對方,至於柳素仙曾救助過他,只好以錢財稍加補償,報答她的心存善念。
李鎮兄妹倆也聽到貢院鬧事牽涉到孫山的訊息,苦於無力幫助孫山,只能常到客店探望他,與他敘談聊天,溫言安慰細加照料。
孫山從中感受到如親人般的溫暖,情緒慢慢的穩定下來,不再那麼偏激固執,只是對考取功名仍然是極為熱衷。
由於李鎮要經營書鋪抽不出身,後來幾天都是李豔單獨前來,孫山和李豔談情說愛樂在其中,連官府如何處置貢院之事也懶得多加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