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這是一片位於賀蘭山以西,祁連山以東以北的遼闊草原,站在這片草原的隨便一個地方往四面八方望去,都能夠望到一望無際的綠色。
再往頭上一看,碧藍的藍天萬裡無雲,春天的太陽從天空之上照射下來,既帶著幾分熱氣,也讓人感覺到了溫暖的味道。
但就在這一片充滿了綠色的大草原之中,卻開始出現了一個看上去有些突兀的東西。
嚴格的說,這不應該算是一個東西,因為它是一座城。
這城池的城牆十分的低矮,僅僅不過一丈的高度,任何一個成年戰士只要稍微助跑幾步並且用力一個跳躍,都能夠抓住這個城牆的上緣,並沿著城牆攀緣而上。
城池的面積也不大,四面城牆的周長加起來也不過僅僅只有七裡。
不僅如此,在城池之中也並沒有多少座房屋的存在,僅僅在城池的正中央有一座看上去還勉強刻意的兩層樓房。
除此之外,整個城池之中到處都是隨處可見的帳篷,來來去去在監工們的皮鞭下幹活的情形。
在這座城市之中,更多的也不是什麼平民,而是形形色色的騎兵。
如果以血緣論的話,這些騎兵們其實都來自不同的部分,有些是林胡,有些是樓煩,有些是義渠,有些是東胡。
但是在這裡,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名字,那就是趙國。
三千名趙國騎兵再加上五千多名苦力,這就是這座城中所有的人口了。
率領著這些人建起這座城池的人不用多說,自然就是趙國北方經略使李牧了。
在前不久和義渠勝談好了合作之後,李牧就率領著三千趙國騎兵和義渠勝所率領的義渠八千騎兵會合併渡過黃河,在賀蘭山以西祁連山以東的這麼一個地方,建造起了一座城池。
在李牧的構想中,未來這座城池將會成為趙國騎兵向西方進軍的一個橋頭堡。
而且這樣的城池並不僅僅只有一座,它將會隨著趙國騎兵腳步而不停向西方延伸著,最後讓整個河西走廊都鋪滿大大小小的軍城為止。
經過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施工,當夏天即將到來的現在,城池開始有那麼一點點模樣,至少城牆是已經暫時完工了。
由於在草原上缺少必要的石料,因此想要建一座非常高大的城市是不太實際的。
建在賀蘭山腳下的話那麼或許是能夠開採到足夠的飼料,但是這對於李牧來說又過於保守了一些。
在李牧看來,這些軍城的建造意義並不是為了防守而是為了進攻,所以防禦能力差那麼一些些其實也不是太大問題。
在李牧看來,打仗最關鍵的是人,而不是城池。
這從趙括和李斯僅僅用了幾千兵馬就能夠在十萬匈奴大軍的圍攻下守住了城牆同樣不高的定西城就能夠看得出來。
事實上,雖然是這個城市建造者,但是李牧此時此刻並不在這座城市之中。
早在半個月之前,李牧就已經率領著主力部隊離開了這裡,深入更西方的草原去了。
這一天日頭當中的時候,這座城市西部的地平線上突然冒起了滾滾的煙塵,很顯然一支規模十分龐大的騎兵部隊正在緩緩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