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勁挑眉:
“誰會笑話,早著呢。”
劉二女嬌嗔:
“俺這不是沒經過嗎?”
五姓村的姓氏不少,也頗有幾個人多的姓氏聚族而居,但他們跟張家一樣也沒有宗祠。
每遇添丁去口這種合該記入族譜的事,都是等過年請祖宗的時候一併記入進去。
劉二女娘家倒是有宗祠,但她家先被趕出家門,且也因她是個女的,一來二去的她竟沒見識過,會緊張也就說的過去了。
趁張知勁洗漱的時候,劉二女找了一件乾淨得體的衣服換了。
夫妻兩人相繼收拾好,便往張家元屋裡齊集。
今年族裡有大事,不光張家元一家回來了,久不到來的張家次一家也一反常態露面了,再加上張家善一家三口。
彼此間廢了點時間相互見過,待張老五領著一家人拖拖拉拉的過來,眾人便舉步往下街長房處行去。
本族沒有宗祠,族譜、祖宗影像什麼都放在長房。
眾所周知,張家老祖宗是從外村——旁邊鎮上搬來的,當時夫妻兩人除了一副挑擔外什麼也沒有。
夫妻兩都是能吃苦的人,一邊像小雞啄食一樣一點點添置家業,一邊也不忘添丁進口。
只不過這年月人生堅苦,他們如同天下大部分人家一般孩子夭折的多,到最後健康長大且成家立業的不過三個兒子。
其中長子又生了三個兒子,也就是張秀英的祖父大老太爺,二老太爺,和張知孝的祖父五老太爺。
次子排行第二,生子也正中,恰有兩子,便是張裴氏的公公三老太爺和張家元五兄弟的父親四老太爺。
三子呢,比起夭折的兄弟姐妹他到底有福氣,可跟兩個兄長比就倒黴了,他只有一個寶貝蛋,那就是剛去世沒多久的六老太爺。
如今這六個老輩的堂兄弟只剩下二老太爺還在世,其他俱已不在了。不過各家子子孫孫雖不多,到底都有後人傳家,也算沒斷了各家傳承。
除了他們,七房完全是外人。
——其他人好歹是骨肉至親,七房卻是附族過來的。
七老太爺原本是從東邊逃荒過來的孤兒,因勢單力薄不敢到城裡富庶之地討飯,誤打誤撞間來到了五姓村。
比起老家的一馬平川,五姓村就是窮鄉僻壤、窮山惡水之地,但這鄉下卻有一個老家比不上的好處。
——因著五姓村缺水,大多都是山地,自然而然這兒的田地很耐旱。